2015-10-28 00:30: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十三五”這一投資主線已經顯現,而多個新老主題熱點的炒作,也將逐步向這一主線靠攏。對于“十三五”規劃所涵蓋的主題,《每日經濟新聞》將陸續推出私募高手把脈“十三五”系列特別報道,為您詳細梳理并深度挖掘相應行業,助您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本期,記者專訪了廣東新價值掌門人羅偉廣,其旗下產品在近一年的平均收益達60%以上,定向新價值2號近一年的收益更是達到了101.57%。
了解更多“十三五”規劃投資主題,可關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峰會將于2015年11月6日~8日在成都舉行。屆時,包括國內頂尖經濟學家、公募基金代表、私募基金大佬、行業和上市公司領袖等在內的300多人將蒞臨成都,把脈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十三五”規劃。此外,峰會期間還將揭曉“2015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
人口變遷:
投資確定性高
人口紅利曾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作出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歷史變遷,這種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不過,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有較好的可預測性和延續性,基于中國人口結構變遷為主線來尋找投資機會,也具有很高的確定性。
羅偉廣表示,未來,中國有望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在養老產業中,投資者可關注的細分板塊包括:醫療保健、保險、養老地產、家政服務等。
老齡化將會帶來勞動力的減少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應對勞動人口減少的方式之一就是以自動化機械來對勞動力實現部分替代。然而,我國制造業自動化存在先天不足,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40%,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廣大。其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預計在“十三五”規劃中率先推進的可能性較大。此外,智能制造領域的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等,也正處在政策催化窗口期。
與此同時,80后、90后、00后等新興消費力量已逐漸成長起來,其消費觀念更加注重對自我享樂的追求。隨著人均GDP的提升,消費行業的繁榮將轉向“玩樂”等滿足精神消費的行業,使得文化傳媒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文化傳媒、體育娛樂、休閑旅游等“玩樂”行業中出現的投資機會。
2000年以來,我國新生嬰兒數量急劇減少,生育率低下的問題逐漸凸顯。雖然“單獨二孩”政策已在全國實行,但效果遠低于此前衛計委預估。因此,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進一步的人口生育改革政策值得期待。投資者可圍繞新生兒的衣、食、娛、醫四個方面展開投資。
新舊經濟交替:
可持續性是關鍵
目前,傳統的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政府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兼并重組,開拓國外市場等方式消化國內過剩產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羅偉廣表示,這種新經濟替代舊經濟帶來的投資機會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把握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例如新能源車等;二是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依托,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例如“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產業的升級;三是以環保為主的綠色經濟。
羅偉廣進一步指出,以汽車產業為例,目前國內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售市場。但在發展過程中,國內并沒有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自主汽車品牌。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既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
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非常巨大,以目前的公交電動化推廣來看,若未來十年能夠實現對當下燃油公交40萬輛存量的電動化替代,其終端市場空間在5000億元左右,將帶動全產業鏈的高速發展。
此外,我國在環保領域的投資持續增長,占GDP的比重也保持上漲趨勢。預計“十三五”規劃在資源環境、生態建設方面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環保板塊可能迎來至少五年的黃金發展階段。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國企改革:
三個方面覓機會
羅偉廣表示,我國經濟當前是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除了需要重視“新消費”、“新產業”帶來的經濟發展增量部分,國有經濟巨大存量的盤活也至關重要。同時,由于A股市場國有企業眾多,如果改革能夠取得重大進展,國企改革會是“十三五”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機會。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對反腐、改革、倡導市場調節方面高度重視,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十三五”期間,改革的逐步推進將會醞釀出新一輪的投資機會。在國企改革層面,具體來看,將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第一,國有企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問題,在相同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多數國有企業擁有優質資產品牌,但在利潤水平上卻遠遠落后于民營企業。國企基因中僵化的機制和冗長的層級關系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這方面的改革將會極大釋放國企競爭能力,盤活存量優質資產。
第二,國企涵蓋的范圍包括壟斷行業和充分競爭行業。對于充分競爭行業,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民營企業機制盤活資產。對于可以放開的壟斷行業,引入民企可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配置。
第三,當前國企資產證券化水平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通過已有的上市公司平臺,注入優質資產,在資本市場中獲得市場化資源配置,也將會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投資者可關注國企改革背景下持續的資產注入、兼并重組、整體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等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