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07 00:27:29
9月6日外媒報道,外賣服務“餓了么”實際融資額少于4億美元,遠低于此前宣稱的6.3億美元。餓了么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對此予以否認,并表示餓了么F輪系列融資確實是6.3億美元,而且F輪融資仍在開放進行中。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記者 張斯
9月6日,外媒VentureBeat報道,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外賣服務“餓了么”實際融資額少于4億美元,遠低于此前宣稱的6.3億美元。餓了么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對此予以否認,并表示餓了么F輪系列融資確實是6.3億美元,而且F輪融資仍在開放進行中。
餓了么回應:F輪系列融資6.3億美元
8月28日,餓了么宣布完成6.3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等新投資方以及騰訊、京東、紅杉資本等原投資方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餓了么自稱6.3億美元的融資創下全球外賣平臺單筆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但這一公告發布后,餓了么宣布的融資金額和估值,卻遭業內集體質疑。
根據VentureBeat援引某知名風投公司的匿名人士的說法:“餓了么”實際估值為15億美元,雖然仍然算是“獨角獸”,但是宣稱的30億美元估值夸張了2倍,其總融資額低于4億美元。
O2O分析師、億歐網聯合創始人黃淵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外賣市場格局未定,餓了么領先優勢又不是特別強的情況下,這么大的融資額自然會引起多方懷疑。”
就在外界紛紛質疑之際,8月28日下午,餓了么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華興資本,突然發送郵件到多家媒體,要求撤回關于餓了么融資6.3億美元的新聞稿件。8月29日凌晨,華興資本官方微信公號作出解釋稱:出于嚴謹的考慮,在原新聞稿的標題和正文中將“F輪6.3億美元”補充完整成為“F輪系列6.3億美元”。
9月6日下午,餓了么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已經公布的新一輪融資額及公司估值屬實。二、F輪系列融資除了已公布的融資額外,仍在開放進行中,投資人對到家服務市場及餓了么發展前景看好,投資咨詢踴躍。三、餓了么資金充裕,將在拓展在線交易平臺、搭建即時配送平臺、提升用戶體驗三個方向繼續發力。”
先是“F輪融資”變成“F輪系列融資”,如今融資“完成”又變成“仍在開放進行中”,餓了么在措辭上的變化,是想表達怎樣的含義?對此,餓了么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6.3億美元融資已經完成了。仍在進行中就是不排除F輪繼續增資的可能。”
或為戰略新興板扶持企業
餓了么次輪融資掀起如此大的波瀾,業內認為, F輪已經是一個公司融資的關口。
細數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相對成功的公司,如曾被視作無止境燒錢的京東,融資到F輪1年之后就IPO了;小米融資到F輪之后,已經能夠沖擊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第一的寶座。而被稱作馬拉松式融資的凡客,2011年拿到了最高額的一筆F輪融資之后,IPO未成,公司形勢急轉直下。
根據《2015年中國外賣 O2O 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搶奪的是一個3年后(2017年)外賣 O2O 體量將超過400億元的市場。
黃淵普認為,“餓了么、美團的核心競爭力過于類似,業務模式過于同質化,目前市場格局還未定,到最后就只能拼資金、拼資源,看誰家錢多,誰家免費流量多。”
眾所周知,O2O公司基本上都處于非盈利狀態,且燒錢補貼用戶已是常態。就在7月份之后,A股由牛市急轉熊市,創業融資市場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傳導,資本寒冬將至,創業者拿錢真不容易了。在此背景下,餓了么在2015年1月份E輪3.5億美元融資僅僅7個月之后就宣布了F輪融資。
然而,根據易觀智庫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在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的整體市場訂單份額中,“餓了么”排名第一(40.07%),美團外賣緊隨其后(34.20%)。到了二季度,美團外賣(41.24%)反超“餓了么”(38.75%)躥升至第一。比照今年以來的每個單月數據,雙方市場訂單份額差距均在10個百分點以內。急于顯示“對敵優勢”,正映襯出雙方膠著的狀態。
黃淵普認為,成立5年來,憑借團購、電影、酒店、旅游業務,美團沉淀下巨大的用戶基數和品牌知名度。相比之下,餓了么只有外賣一項業務,很難對美團形成壓倒性優勢。
由于資本寒冬的到來,以及O2O企業瘋狂燒錢讓PE承受壓力的現實境況,業內認為,后期成熟的O2O項目估值比較高,基本上不會由某一家私募接盤。而“互聯網+”概念又受到市場熱捧,一些基金合伙人與A股上市公司個人關系比較好的聯合接盤行為將正成為一種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A股上市公司華聯股份其全資子公司新加坡商業公司以增資形式成為Rajax(主營品牌為餓了么)股東,餓了么或有機會成為A股 “接盤俠”的囊中物。
不過黃淵普認為,從各種數據看,餓了么還在保持高速增長,利潤模型也在慢慢變好。如果赴美上市,其比美國最大的外賣公司更有想象空間,估值不會太低。
此外他透露,明年四月即將啟動的上交所 戰略新興版希望扶持上海地區的企業成為新的BAT,從時間點和餓了么企業特點看都符合此版塊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