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00:47: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天量預警見頂,地量預示見底,市場交投活躍與否往往也與走勢脈象息息相關。自滬綜指見頂5178點之后,一輪去杠桿、去泡沫殺跌導致成交量每況愈下,進入8月,滬市單邊成交更是一度萎縮至5000億元之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歷史數據發現,隨著交投持續回落,直到極端低迷,往往意味著市場底部到來。
歷史
真實換手率地量行情見底
今年以來,市場擴容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上半年新股不斷發行,二是限售股不斷解禁。在此情況下,市場要維持或上升到一定點位,需要更多的成交額予以支撐,但僅僅比較每日成交額的絕對數值意義不大。在籌碼擴容、市值增長的情況下,真實換手率更能反映出量能的真實水平。
真實換手率=日均成交額/流通市值×100%。其衡量的是流通市值和當前成交額之間的關系。歷史數據顯示,過低或過高的真實換手率往往能夠揭示股市的底部或頂部。
據記者統計,在2005年998點大底部之前,2005年5月滬市流通市值為6296億元,日均成交額為53.42億元,真實換手率為0.85%。這表明,在998點前后,滬市0.85%的真實換手率已經算是地量水平。
同樣,2008年大熊市時,真實換手率也是不斷降低直到極致,才醞釀出一個階段性底部。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7月,兩市平均真實換手率為1.63%,到了8月,兩市平均真實換手率猛降至1.05%,9月和10月該數值分別為1.21%和1.37%,較2008年上半年以及2007年最高時的近3%相差甚遠。2008年11月真實換手率回升至1.98%,該換手率水平維持3個月后,一輪反彈隨之到來。
同樣,在本輪牛市開啟之前,2014年A股也是經歷了交投的急劇萎縮。記者統計發現,2014年3月,兩市平均真實換手率只有1.02%,4月為0.84%,5月低至0.69%,直到6月出現小幅反彈,兩市平均換手率回升至0.79%。
與2008年底部形成相似,隨著2014年7、8月真實換手率持續回升,最終迎來一波凌厲的牛市行情。
現實
真實換手率仍處高位區間
現如今,股指在去杠桿、擠壓泡沫背景下急跌,交投雖然出現大幅萎縮,但似乎還未真正見底。
記者注意到,在本輪牛市沖鋒階段,兩市真實換手率一直在3%之上,其中6月份市場見頂時,平均真實換手率達到驚人的3.69%,7月在殺跌與救市綜合作用下,真實換手率降至3.02%,而8月又一輪殺跌后,目前兩市平均真實換手率依然高達2.67%,盡管換手率連續兩個月出現驟降,但真實換手率依舊處于歷史高位區間。
另一方面,記者從牛市換手高峰到熊市換手低谷對比發現,目前離市場真正見底還有一段距離。
在2007年牛市高峰時,兩市真實換手率最高達到2.97%,而2008年熊市低潮時,兩市真實換手率最低僅為1.05%,降幅達64.65%。
雖然2009年7月滬指一度反彈至3478點高位,但是市場隨后鮮有表現,依舊處于大熊市周期。2009年至2013年期間,兩市真實換手率最高時也是出現在2009年7月,達到為2.63%,平時真實換手率均為1.5%左右,相較之下,2014年4月、5月的真實換手率較平時下降超50%。
由此簡單推斷,A股真實換手率降至1.5%之下,或許才會真正形成市場大底部,新的行情才會重新起航。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換手率往往是判斷股指走勢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交投達到地量,說明市場足夠低迷,要賣的已經賣完了,持有的要么是底部建倉要么是高位深度套牢,短時間不會有賣出動作,這往往是市場見底的信號之一。但是能否形成反彈,就要看地量之后成交金額何時放大,并持續放大,只有交投再度活躍,資金踴躍抄底,真正的反彈才會到來。
從目前市場走勢來看,盡管股指出現超跌反彈,但是成交仍顯低迷,中短期市場還有反復筑底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