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01:00: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以美國的經驗作參考,進入20世紀以來,美股歷史中10天跌幅超過20%的情況總共出現過7次,分別發生在1914年、1929年、1931年、1932年、1940年、1987年和2008年。綜合來看,1987年那一次股災最值得反思。1987年股災爆發前,美股也經歷了巨大漲幅,道指從1987年初的1900點上漲到9月的2700多點,漲幅達42%。然而在1987年10月19日當天,道瓊斯指數重挫了508.32點,暴跌22.6%。在這個可以自由加杠桿的成熟市場上,爆發了一次罕見的崩盤事件。
次日,美國政府緊急救市:美聯儲發布聲明稱,立即向銀行系統注入資金,隨后聯邦基金利率下調0.75%,同時美聯儲在市場上大幅購買政府債券,為股市保駕護航。翌日,道瓊斯指數報復性反彈,標普500大漲9.1%,市場調整底部探明,震蕩筑底1個半月后重拾升勢。經過幾個季度的盤整,1989年8月已超過前期高點。
此外,美國政府還向多家大公司提供資金以便回購股票,以及與各主要國家一起穩定美元匯率。寄希望于通過協調匯率政策,避免游資大量流出。這有助于市場重拾信心,使得這次股災并未演變成賣空的惡性循環。
股災前,不斷助推指數上漲的融資資金,在1987年10月后呈斷崖式下跌。數據顯示,指數暴跌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保證金要求。在經歷了這波巨幅調整后,市場風險偏好出現下降,投資者布局愈發審慎,融資余額逐漸維持穩定,股市走勢也相對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