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0 01:19:3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5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亞太)”上,四川機場集團總經理潘剛軍帶來了成都新機場的規劃藍圖。
潘剛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如果一切順暢,成都新機場年底開工,2019年建好。新機場定位為中國第四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2020年新機場建成投用時旅客吞吐量將達2500萬~3000萬人次,貨郵35萬噸,2025年將達4000萬人次,貨郵70萬噸,這為未來航空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1月,成都新機場作為四川歷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至此,成都在為中西部直飛歐洲搭建起“空中通道”的同時,也將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曾表示,發展臨空經濟必須以機場為基礎,機場規劃與臨空經濟、航空大都市的規模和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隨著成都新機場建設,成都即將從第二方陣邁入與北上廣并肩的中國航空城第一方陣。
而在此之前,連接成都和歐洲鐵路運輸通道——蓉歐快鐵已然開通。“蓉歐快鐵的開通,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成都物流辦主任陳仲維對記者表示,這條于2013年4月開通的跨國運輸通道,從成都出發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站,線路全長9826公里,運行時間為14天。通過蓉歐快鐵與航運、水路、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立體聯運,成都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戰略上的支撐作用。
隨著新機場的建設、蓉歐快鐵開通和國家開放口岸獲批,成都正以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支撐作用。
站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上,成都是承南接北、通東達西的戰略紐帶。記者從四川省發改委獲得的材料顯示,四川與西部沿邊省份在產業結構、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交通網絡的布局上,具有明顯互補性和聯合發展的巨大潛力,是推進長江經濟支撐帶與南北絲綢之路經濟聯動發展的重要依托。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發揮成都戰略支點作用,把四川培育成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紐帶。
在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開發研究中心秘書長劉世慶看來,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個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成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從地理位置而言,兩大戰略帶正好在這個區域交叉。而且成都作為中西部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其龍頭位置不可動搖。”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告訴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