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富之城開放之都 張開雙臂擁抱四方中外嘉賓

2015-05-20 01:19:30

與會的上百名韓國企業家將參與由成都市投促委與論壇主辦方組織的商務考察,親身感受成都蓬勃發展的動力,親見成都未來的重點發展區域和規劃,并期待從中窺得商機,分享中國西部高速發展的紅利。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由中國每日經濟新聞和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共同舉辦的“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企業家高峰論壇”今日將在成都拉開帷幕,與會的上百名韓國企業家將參與由成都市投促委與論壇主辦方組織的商務考察,親身感受成都蓬勃發展的動力,親見成都未來的重點發展區域和規劃,并期待從中窺得商機,分享中國西部高速發展的紅利。

作為傳統天府之國的中心,成都早已給熟悉三國文化的東亞鄰邦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此番作為論壇東道,它更將以嶄新的面貌,向韓國商界領袖展現其現代化與極富活力的一面,并彰顯開放之城與成功之都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的新氣象。

《《《

開放之城

成都“引力”:“朋友圈”越來越大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成都正以無比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在連續舉辦世界級盛會財富論壇、華商大會后,“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企業家高峰論壇”又落戶成都。與其說是財富論壇這類高級別活動的后續效應,不如說是全域開放的成都,越來越使海外賓朋矚目。

近日,《鳳凰周刊》以“成都引力”為主題報道了對新常態下成都轉型的調查。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這座城市的現代化、國際化上著墨頗多。眼下,成都已吸引十四國領館落戶,并與26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國際吸引力不斷提升的成都,“朋友圈”越來越大。

“成都引力”成新熱詞

2014年對成都來說,是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并且成果斐然的一年。圍繞“全域開放”戰略,成都繼續廣泛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在這一年中,成都的國際化被賦予更深含義。

經《鳳凰周刊》報道后,“成都引力”成為一個新熱詞。實際上,成都的“朋友圈”正越來越大。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曾說,要感受中國發展的未來,就要來成都;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毫不掩飾對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從成都開啟她第七次訪華之旅。

蓉歐快鐵呼嘯而過,串聯起始發點與終點。2015年4月29日最新消息,成都與波蘭羅茲即將建立友好城市。幾日之前,成都還和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正式結為國際友城。至此,成都已與26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2014年,成都與匈牙利佩奇市、美國路易維爾市、愛沙尼亞塔林市等5座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友好合作關系城市數量達到33個。

成都與世界的交流也不斷拓展。

2014年,除了成功舉辦中德對話論壇等國際會議,國際政要來訪增多,還新增了以色列和新西蘭駐成都總領館。截至目前,外國駐蓉領事機構增至14個,并成功組織“2014倫敦成都周”、“鐵人三項”世界杯等國際文體交流活動,城市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以友城為紐帶,一張張合作備忘錄在成都簽訂,一系列合作項目在成都展開:教育、醫療、旅游、經貿、體育……涉及各個領域。成都市民也得到實惠:繼直航倫敦后,成都又實現與舊金山、毛里求斯的直航;成都人在家門口就能上國際小學學習純正法語,在國際醫療機構就醫,觀看世界級的賽事。

營造優越投資環境

林秀鳥自來。

成都正努力營造優越的投資環境,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截至目前,在成都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達到262家。

剛剛晉級為國家級新區的天府新區,已成為全方位開放的前沿區、機制體制創新的先行區。今年1月,天府新區推介會上,包括中信集團、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很多知名央企悉數出席,表現出濃烈的投資興趣。

開放的成都,同樣是發展的成都、機遇的成都。通過強化新川創新科技園、中法成都生態園等合作園區建設,依托“8+1”合作機制加強與芝加哥的商貿合作等,成都正持續升級國際經貿合作。

2014年,成都外經外貿穩定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5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西部第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成都鐵路臨時對外開放口岸獲批設立,也使得外貿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成都還在推動高質量的“走出去”。2014年,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資項目100個,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增長30%。

眼下,成都正積極爭創中國(成都)內陸自貿試驗區,提升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成都產品、成都服務更廣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

這座西南內陸城市,已然成為開放的橋頭堡,以開放的姿態,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贏得國際的贊譽。

《《《

成功之都

成都“高度”:中國經濟“第四極”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隸屬于《求是》雜志社的《小康》以《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為題,關注了成都經濟轉型。近日,《鳳凰周刊》同樣以大篇幅剖析新常態下的成都策略。

談及關注成都的原因,兩家雜志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大背景下,成都作為中國經濟“第四極”,又一次站在歷史新起點上。

“成都這幾年的發展變化一直受到我們的關注。我們覺得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成都在很多方面做得非常突出,一些做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小康》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接受采訪時表示。

身為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成都,任重而道遠。“歸零再出發”心態下的成都,扭住產業升級這條主線,發展五大高端產業,以此作為新常態應對策略之一。

“萬億級”后再出發

2014年,成都以首個西部城市的身份加入了“萬億級俱樂部”——生產總值增長8.9%左右,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62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5億元,增長14.1%;全年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高3.9、2.6個百分點,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一位。

此外,成都現代服務業加快提升,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080億元,增長8%。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和總部經濟等服務業核心功能進一步增強,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取得新成績,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24家,榮獲2014中國城市物流杰出成就獎。接待旅游總人數1.86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663.4億元、增長25.1%。

在跨越萬億門檻同時,成都經濟和全國其他地區的一樣,正邁入新常態,發生著一系列具有趨勢性、轉折性的深刻變化:GDP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中高速增長將成為常態。以消費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為主的多元拉動將成為常態;三產融合、高端高質、區域協調發展;依托城市群和經濟圈抱團發展等也將成為新常態。

一面是跨過萬億門檻,一面是新常態下的“穩中求進”。站在萬億級的新起點,成都如何再出發?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來,“新常態”既是一個主動作為的過程,更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成都提出,將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在做強產業優勢、推進天府新區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新常態”之成都策

今年1月,《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立足于調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完成了“新常態”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發展信息安全、節能環保設備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突出發展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重點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同時,成都相繼啟動了7個方面284項具體改革,出臺了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的“55條措施”,釋放改革紅利,激發了各類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

而從具體的產業升級效果來看,實際上,成都在電子信息產業上早已站在全球前沿,并帶動著中國IT第四極的興起。

在2014年的最后一個月,英特爾公司對外宣布,將在未來15年投資16億美元,對英特爾成都工廠進行全面升級,并將英特爾最新的“高端測試技術”引入中國。

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技術與制造事業部總經理比爾·郝特曾表示,這次投資是英特爾封裝測試業務發展史上的重大舉措,也是英特爾在成都的最大單筆投資。這意味著,成都成為英特爾戰略布局的重要城市。

今年5月8日,成都京東方第六代LTPS(低溫多晶硅)/AMOLED生產線項目在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20億元,目標產品為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產品,項目建設期兩年,預計2017年第二季度投產。

《《《

國際樞紐

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 “國際蓉”內暢外通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5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亞太)”上,四川機場集團總經理潘剛軍帶來了成都新機場的規劃藍圖。

潘剛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如果一切順暢,成都新機場年底開工,2019年建好。新機場定位為中國第四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2020年新機場建成投用時旅客吞吐量將達2500萬~3000萬人次,貨郵35萬噸,2025年將達4000萬人次,貨郵70萬噸,這為未來航空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1月,成都新機場作為四川歷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至此,成都在為中西部直飛歐洲搭建起“空中通道”的同時,也將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曾表示,發展臨空經濟必須以機場為基礎,機場規劃與臨空經濟、航空大都市的規模和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隨著成都新機場建設,成都即將從第二方陣邁入與北上廣并肩的中國航空城第一方陣。

而在此之前,連接成都和歐洲鐵路運輸通道——蓉歐快鐵已然開通。“蓉歐快鐵的開通,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成都物流辦主任陳仲維對記者表示,這條于2013年4月開通的跨國運輸通道,從成都出發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站,線路全長9826公里,運行時間為14天。通過蓉歐快鐵與航運、水路、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立體聯運,成都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戰略上的支撐作用。

隨著新機場的建設、蓉歐快鐵開通和國家開放口岸獲批,成都正以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支撐作用。

站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上,成都是承南接北、通東達西的戰略紐帶。記者從四川省發改委獲得的材料顯示,四川與西部沿邊省份在產業結構、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交通網絡的布局上,具有明顯互補性和聯合發展的巨大潛力,是推進長江經濟支撐帶與南北絲綢之路經濟聯動發展的重要依托。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發揮成都戰略支點作用,把四川培育成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紐帶。

在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開發研究中心秘書長劉世慶看來,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個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成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從地理位置而言,兩大戰略帶正好在這個區域交叉。而且成都作為中西部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其龍頭位置不可動搖。”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告訴記者。

《《《

創業之城

成都“態度”:助力“蓉漂”創業圓夢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成都正在成為一座吸引海內外“創客們”前來圓夢的“創業之城”。

近日,成都市正式出臺《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15-2025年)》(以下簡稱《“創業天府”計劃》)提出,到2020年,成都將形成一套完善的全域創業支撐體系,科技創業者突破20萬人。未來十年將建成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創業之城、圓夢之都”。

“讓本土草根成為‘菁英’,讓外來‘蓉漂’成為主人。”是成都的目標。在5月9日舉行的一場創業項目路演活動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實施的創業天府計劃已經撬動了近25億元的企業和社會投資。

有著“創業教父”之稱的創業家董事長牛文文多次為成都的創業實力“點贊”。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選三個中國創業最熱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的創業跟美國是沒有時差的。”

創業已是城市“態度”

“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口’,成都動得早,而且動得準。在成都,創業,已是城市的態度。”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謝吉華毫不吝惜對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的贊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創業天府”計劃分“兩步走”,到2020年將形成一套包括“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級創業孵化體系;科技企業達到10萬家;科技創業者突破20萬人;新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200只以上,全市創投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等。

目前,成都已有700個左右的互聯網創業團隊,躋身全國三甲;另一方面,成都市對互聯網創業持續支持,在天府軟件園、孵化園、天府新谷等互聯網企業集聚地,創業企業可以享受場地、稅收、資金等多方面優惠。“對于草根創業者而言,初始期最重要的就是低成本的辦公場地和廣闊的融資渠道。”實習僧網的創業者陳俊宇對記者表示,在場地支持方面,成都十分給力。陳俊宇團隊的辦公地點,位于成都高新區的軟件園創業場,不僅對初創團隊免3年租金,還提供一系列的資金扶持體系,每年為在創業場孵化的團隊引導投資逾2000萬美元。

自2007年成立以來,創業場目前面積已達3萬余平方米,在孵企業近150家,已成功孵化創業團隊400余個,其中不乏尼比魯、品果科技、魯大師等20多家互聯網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

創業生態利好“蓉漂”

成都要形成一個怎樣的創業生態?在成都“創業天府”行動啟動儀式上,成都市提出了這樣的解釋:即使我們的創業者流落街頭,也不愿離開這個城市,即使身無分文,也要堅守在成都;大家寧肯在這里“蓉漂”,也不愿意離開成都,尋找創業機會。

說起“蓉漂”的概念,十分咖啡創始人馬林感同身受。“我不是四川人,我來成都念大學,畢業后去廣州工作了幾年,然后又回到成都創業,我就是不折不扣的蓉漂!”

馬林對記者表示,到成都創業是因為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創業氛圍濃厚、宜居宜商。馬林還想通過十分咖啡的創客推廣機制,讓北上廣的優秀人才認識成都、了解成都、感受到成都給力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政策,因而加入“蓉漂”的行列。

在馬林看來,未來的“蓉漂”一定越來越多。

讓包括馬林在內的創客空間運營者感到興奮的是,成都市政府在首場菁蓉匯上明確提出“要支持創業者,還要支持那些為創業者提供幫助的機構們”。

“有了政府的支持,像我們這樣的創客空間自然會非常活躍,我們去聯系投資者、創業導師、優秀的創業者,把他們頻頻帶到成都來和成都的創業者們碰面、路演,成都的創業融資機會自然就會多起來。”馬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

魅力天府

成都“雄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成都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自然稟賦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這里文化底蘊深厚,都市風情閑恬舒適,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川菜美食回味無窮,成都亦被譽為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2015年,成都市提出《關于建設以成都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實施方案》,正式提出要將成都建設成世界級的旅游中心。

坐擁豐富自然、人文資源,這座城市亦不負眾望。無論是建新區還是改舊城,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生態都被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天府新區晉升為國家級新區。白紙畫圖,從無到有,天府新區將被打造為第二個“產業成都”。與其他新區不同的是,天府新區選擇的建設路徑是基建與生態齊行。

城建拒絕“攤大餅”

無論是早期選址,還是制定總規劃,天府新區都拒絕了“攤大餅式”的城市建設思路。按照產城融合、組團布局、宜業宜居的空間布局要求,新區被劃分為35個產城單元。把這些產城單元“區隔”開來的,正是大面積的綠隔區。以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為例,綠隔區在總面積中的占比高達70%。“從國家層面來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已經被提到很高的位置,無形中造就了天府新區的發展優勢。”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經發局副局長華敏說。

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汪曉崗同樣認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和高新的產業是天府新區發展的獨特優勢。

利用丘陵地內大面積的湖泊、濕地、中央公園,隔離出多個產城單元,以組團化的方式控制城市發展不往“攤大餅”的方向發展,同時營造出“入則城市、出則田園、望山見水、職住一體”的環境,吸引高端人才,反過來又將作用于本地產業升級轉型。這是天府新區建設在生態領域所下的巧勁。

2012年,成都啟動了環城生態區的規劃建設,決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環城綠廊”,極大地提升現代化、國際化成都的生態環境。此后,成都在市中心區域提出“六湖八濕地”生態建設規劃。

實施計劃兩步走

除了生態,成都的旅游資源也可謂得天獨厚。不僅坐擁名揚天下的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西嶺雪山等多處國家4A級以上景區。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已是成都市的支柱產業之一,2014年,成都市接待游客總人數達到1.86億人次,同比增長20.01%。

在“互聯網+”的熱潮以及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棋局中,成都市旅游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優厚的旅游資源,也吸引著各路資本光臨。今年4月3日,中國首富王健林在成都“豪擲”千億投資,其中,落戶于都江堰的萬達文化旅游城項目占“半壁江山”,預計投資550億元。

根據《關于建設以成都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實施方案》,當前,成都計劃分兩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實現城市旅游的產品、購物、服務和營銷等全面執行國際慣例和標準體系,融入國際旅游市場產業鏈。第二步是實現從國際區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轉變,以亞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產品和跨區域合作平臺為建設目標。

更多內容詳見每日經濟新聞網站:www.jzqfr.cn;

微信號nbdnews;

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會務咨詢電話:028-8651638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財富之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