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 00:58:5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yi) 發(fa)自北京(jing)
每經記者(zhe) 王辛(xin)夷 發自北京
日常生活(huo)中,用舊(jiu)了的(de)手(shou)機(ji)、拆掉的(de)塑料包裝(zhuang)或者(zhe)不(bu)再(zai)使(shi)用的(de)過時(shi)家電,是否(fou)都(dou)被我們閑置(zhi)或者(zhe)丟(diu)棄?事實上,這些看似(si)又沒用,又占地方的(de)“破(po)爛”里,蘊藏著龐(pang)大的(de)可再(zai)生資源和商機(ji)。
1月28日,國(guo)家發改委(wei)、工信(xin)部(bu)等6部(bu)委(wei)聯合發布了《重要資(zi)(zi)源循環(huan)利用工程(技術推廣(guang)及裝備產業化)實施方案(an)(an)》(以(yi)下簡(jian)稱《方案(an)(an)》),提出(chu)對資(zi)(zi)源循環(huan)利用產業加大支(zhi)持力度(du),引導(dao)資(zi)(zi)金投入。
《方(fang)案》顯示(shi),據初(chu)步測算,2013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ye)總產值(zhi)已經超過1.4萬(wan)億元,從業(ye)人數達到2000萬(wan)人,已經初(chu)步形(xing)成了門(men)類較(jiao)為齊(qi)全(quan)的(de)產業(ye)體系。
作(zuo)為新興產業(ye)的重(zhong)要組成部分,資(zi)源循(xun)環(huan)利(li)用產業(ye)是為節約資(zi)源、發展循(xun)環(huan)經(jing)濟、實(shi)現廢(fei)棄(qi)物綜合(he)利(li)用、保(bao)護(hu)環(huan)境提供物質(zhi)基礎和技術(shu)保(bao)障(zhang)的產業(ye)。
《方(fang)案》提出的(de)(de)(de)目標是,到2017年,基本形成適應資(zi)(zi)源循環(huan)利用產業發展的(de)(de)(de)技(ji)術研發、推廣和裝備產業化能(neng)力,攻克一批技(ji)術障礙,技(ji)術儲備能(neng)力顯著(zhu)增強(qiang),企業重大科技(ji)成果集成、轉化能(neng)力大幅(fu)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zhu)(zhu)導地位的(de)(de)(de)關(guan)鍵核心技(ji)術,部分達(da)到國際先進水(shui)平,初步形成主(zhu)(zhu)要資(zi)(zi)源循環(huan)利用裝備的(de)(de)(de)成套化生產能(neng)力。
據《每日經濟新(xin)聞》記者(zhe)了(le)解,重(zhong)要資源(yuan)(yuan)循(xun)環利用工程涵蓋(gai)資源(yuan)(yuan)循(xun)環利用產(chan)業(ye)中的(de)城市礦產(chan)(再生資源(yuan)(yuan))、再制(zhi)造、產(chan)業(ye)廢棄物資源(yuan)(yuan)化利用以及廢舊(jiu)商品回收(shou)體系(xi)建(jian)設四個領(ling)域。
調查(cha)顯示(shi),循環經濟可(ke)(ke)(ke)以為許多部(bu)門的(de)企業(ye)帶來極大的(de)生產(chan)率提升,幅度最高(gao)可(ke)(ke)(ke)達四倍,因此(ci)足(zu)以解決2050年前可(ke)(ke)(ke)能(neng)出現的(de)400億噸(dun)資源(yuan)缺口。考慮(lv)到當前制造(zao)企業(ye)的(de)材料成本往(wang)往(wang)高(gao)達總成本的(de)40%,而(er)人工成本一(yi)般不超過(guo)20%,因而(er)這絕(jue)對是一(yi)種有益的(de)競(jing)爭優勢(shi)。
《方案》介紹,和(he)發達(da)國(guo)家相比,還(huan)處在起(qi)步(bu)階段的中國(guo)資源循環利(li)用產(chan)業總(zong)體產(chan)業化水平低(di),企(qi)業規(gui)模小,經營分散,龍頭型、骨干型和(he)支柱型企(qi)業數量偏少。
“(發達國(guo)家)一塊(kuai)廢舊電(dian)池的(de)回收(shou)都有(you)完整的(de)體系,而在(zai)我國(guo),這(zhe)樣的(de)體系還沒有(you)建(jian)立起(qi)來(lai)。”國(guo)務院發展研究中心(xin)資(zi)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支(zhi)持資(zi)源循環利用(yong),政策層面仍存在(zai)上升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qiu)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ying)關(guan)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