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5 19:40:43
小微金融正發生的變化,得益于決策層的關注推動,從國務院到央行、銀監會,均對小微金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工作要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俊玲 萬敏 朱丹丹 發自北京
央行金融市場司馬賤陽處長:小微金融服務要加強頂層設計
我想談三個方面的問題,因為現在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認識可能炒做得比較多。我覺得第一個還是要客觀的看待近年來我們金融部門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也做了一些研究,首先有幾個數據,縱向的看小微企業信貸的數據,根據咱們銀監會的統計,連續五年實現了兩個不低于。其實兩個不低于是非常難的,大家都知道小微企業我們是企業,在我們經濟增長方式要轉變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貸款在總的貸款盤里肯定是下降的,但是又要實現我們其中的一個門類,小微企業還要實現兩個不低于,就比所有的貸款增長要高,比所有的新增還要增加,這個我覺得新聞界的朋友要看到,成績是肯定的。
另外,我個人感覺這兩個不低于指標從我們目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貸款籃子里,公司和企業類貸款占比總的下降是一個趨勢。有我們消費類的貸款,還有各方面非公司類貸款增長上升。這樣來說我們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是好是壞?應該說我們小微企業貸款占整個企業貸款是好是壞,這個占比更有說服性。我是同類的,這樣來看我們的金融部門和銀行業帶地是怎么樣。2008年小微企業貸款占比18.9%,今年三季度末29.6%,這幾年我們上升了十幾位。這樣來說,我們金融部門、銀行部門整個一群類都采取的是這個數據,而且這個數據有一定的可持續性。新聞界的朋友以后看這個東西,有一些數據報道要看它有沒有可比性和價值,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從橫向來看,因為各國的小微企業的劃分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統計不一致,我只是以一個大致的數據來看。前一段時間根據領導的要求我們也進行了要求,2013年末中小企業貸款占GDP的比重是51.56%,美國是3.75%,英國是6.6%,日本是30%多。雖然我剛才說了我們的數據不一定那么精確,因為小微企業劃分、各國統計都不一樣但是我覺得這個數還有一點說明力。
我的意思是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從正規金融做的力度和程度應該是前所未有的。有了這個前提,另外還有一個我在2010年的時候,根據國務院領導我們研究了報告,和我們的前司長發表了關于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比較研究。國際金融公司2010年9月交了一個提升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報告,金融環境里面金融可獲得性是比較高的。其他的像工商注冊、電力供應、基礎設施占比比較低。它有一個統計,2009年底新型經濟體正式登記的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比例的大概是45%到55%,加上沒有注冊的比例是10%到15%,我們國家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來看,2010年底注冊登記發生信貸服務的70%,加上沒有正規注冊的小微企業的比例是18%。這個比例明顯的比其他國家要高,我講的第一個就是新聞媒體也好,要總結一些好的經驗,尤其是在正規的金融服務,當然也是為我們后面第二個主題做鋪墊。
正規金融部門做的成效還是很顯著的,第二個還是要理性的看待我們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個問題第一是利率市場化不斷推出,第二個是三期疊加。在這種前提下,融資難、融資貴有一個階段性的特征,所以我覺得是我們小微企業自身的分析。
另外我們在很多地方研究,小微企業從國際上講,它更多的是通過股權的融資。但是我們國家股權的融資,說風投的話,我們中國真正叫風投的沒有,現在都在做PE。但是美國的風投就是前期介入小微企業,這一塊如果中國沒有一個頂層設計,如果還要專注于在我們的債務融資,尤其是銀行信貸,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很難有一個實質性的提高。這就是說規律,小微企業融資特點的規律決定了你銀行的信貸不能夠完全符合,因為它開始的時候沒有盈利,現在每年交利息,初期收益率是5%,第二年10%,第三年20%。銀行不行,不能說今年5%,明年10%,收不了這樣的利息,我每年只能是6%、7%,規律性是這樣的。
第三個是現在國務院出臺了很多政策,我也去過好幾個國家和地區,德國還有中國臺灣地區,看了那些小微企業的政策。就是說在頂層設計方面,我覺得第三個方面一定要加強頂層設計,共同促進小微企業金融發展這個事情。
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個是很明顯的我們的融資體系缺乏,國家級的沒有。但是美國有全國、區域性,是政府的就是政府的。我們考察的臺灣地區叫中小信用擔保體系,基本上能夠覆蓋到需要有融資的30%左右的企業。它的擔保費率是0.75%到1%左右,我們的統計來看大部分3%左右。融資擔保體系的頂層設計一定要有。
第二個就是我說的一定要下大力氣在小微企業股權融資這一塊怎么樣發揮民間資本,在體制機制上創新。如果沒有這個認識,就是說現在我們做三板、四板,幾板都到不了我們大家說的融資難的企業,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就需要大力扶持一堆真正的VC,真正的天使。這樣的話,只有他們剛初創的時候介入,現在大家都注重于并增。原來是PE,現在一上市就搞的很高,都往這里砸的話,這個現象應該在頂層設計上把資金引過去,怎么引呢?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頂層設計,在座來了很多大銀行的,我覺得他們已經很厲害了,做得很好。但是你要讓他們再往下生長,這就叫大銀行嗎?如果把小的社區銀行的精細服務壟斷,大客戶的資源也壟斷了,這個銀行有點不符合發展趨勢了。現在我們銀監會也在大力推動,民營銀行的試點也在加快,但是我覺得還可以進一步的放開民營資本。其實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動以后,更多的放寬市場準入,多發展一些類似的小微金融機構,這是第三方面的頂層設計。
第四方面的頂層設計是一定要注重規范、引導新金融業態。包括我們論壇的P2P、網貸、眾籌,各種類似基于互聯網的創新,這種新金融業態跟小微企業有天然的信息對稱或者說有天然的草根屬性基因。我覺得都是這樣,原來有一個不好的例子,他們的出生比較類似,大家都知道創業很困難,也知道怎么守信用。我覺得這個方面要有一個大的設計,要注重的去規范引導。國務院也在研究這個方面的制度規范,我也希望今天的論壇在新的金融業態下,自己也要防范風險。因為金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一定要按照金融的特點和屬性去做這項業務,不然你可能會摔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