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政府重拳治理長株潭“毒地” 仍有企業“不聽話”超標排放

2014-08-07 01:32:3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長沙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長沙

這邊在治理,那邊卻仍在超標排放。

湖南省環保局幾年前的一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湘江總體水質自上世紀90年代起呈惡化趨勢,主要污染源為工業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工業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明顯。“十五”規劃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首位。

7月25日~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湖南進行連日采訪時發現,一方面國家耗費巨大精力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卻仍有企業在超標排放污水。

“毒地”治理迫在眉睫

湘江是長江的重要一級支流,被稱為湖南的母親河。流域地處長江經濟帶與華南經濟圈的輻射地帶,區域內城鎮密布、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地區。而長株潭三地又是湘江流域的核心。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2012年在一篇名為《打造“東方萊茵河”的三大抓手》的文章中提到,湘江沿岸的工業排污,使湘江成為國內受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很多河段重金屬含量超標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更為嚴重的是,污染不僅僅局限在河流,還不斷殃及周圍的土地。重金屬通過廢水排入環境中,再通過灌溉進入更大區域的土地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477055)的論文成果 《湖南采礦區和冶煉區水稻土重金屬污染及其潛在風險評價》一文中提到的數據稱,湖南全省受到“礦毒”及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達28000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13%。

不過,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說,事實上,對土壤的污染情況還在摸底,污染到底達到什么程度,污染面積有多大目前還在調查。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

該方案明確把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陽水口山、長沙七寶山、郴州三十六灣、婁底錫礦山、岳陽原桃林鉛鋅礦等7大區域作為治理的重點,提出了民生應急保障、工業污染源控制、歷史遺留污染治理三大重點任務,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595億元,規劃期限從2011年到2020年。

湖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當時表示,經過治理,力求到2015年,鉛、汞、鎘、砷等重金屬排放總量在2008年基礎上削減70%左右,并通過5到10年的時間基本解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重大問題,成為全國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典范。

然而,2013年5月,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抽檢結果顯示,在對18個批次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后,監管部門發現,有8個批次被發現鎘含量超標,比例高達44.4%。其中,6批次問題大米都是來自湖南。這讓外界意識到,

加大對農田等區域的重金屬治理同樣迫在眉睫。

超標排放仍在發生

為了治理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湖南各級政府部門下了相當大的力氣。

2012年,湖南省環境保護廳向社會公布了“十二五”期間湖南省“十大環保工程”詳細實施方案,其中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位列“十大環保工程”之首。

今年7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湘江長沙段看到,水質無明顯異常,肉眼無法見到明顯污染物。

而在湖南省環保廳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前4個月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良,干、支流42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Ⅲ類標準水質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質斷面37個,占88.1%。

雖然整個情況不斷好轉,但湖南仍有一些企業還在排放含有重金屬的廢水。

“6月5日、6月11日,7月13日連著3次監測到強酸排放”。7月30日,湖南本土環保公益組織綠色瀟湘的一位志愿者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條微博私信。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上午9點,綠色瀟湘一些志愿者來到株洲霞灣港自動監測站附近取水檢測,結果發現pH值只有2~3,屬于強酸。隨后,志愿者向株洲市環保局進行了舉報。環保部門亦立即派出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對沿岸企業進行排查,并取樣監測。環保局方面表態稱,必須嚴厲打擊曝光污染企業,絕不姑息。

最終調查發現,株洲兩家大型企業是超標排放的幕后主角,分別是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當天分別出現了強堿水、強酸水超標排放的情況。

6月12日,株洲市環保局召開局長辦公會議,會議決定擬給予兩公司120萬元和241萬元的罰款。

但是志愿者們發現,雖然有企業被罰款,但霞灣港附近水域還是再次出現了強酸污水排放現象。最近的一次是7月13日,當天凌晨1點,一位志愿者在該區域發現,水量小,呈乳白色,有大量懸浮物顆粒,氣味刺鼻,pH值只有1。

株洲市環保局官方微博隨后回復稱:“我局人員已到現場,十幾號人排查了兩個多小時。這些老舊企業,管道老化嚴重,防不勝防,唯有盡快搬遷”。

這并非個例。綠色瀟湘的另一位志愿者于7月31日來到益陽安化清塘梧桐村,沿河道步行兩公里,見到滿河黃顏色的水滾滾流去,取水樣檢測,pH值為2。該志愿者稱,周邊多家煤礦已經關停。

該志愿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從2013年跨年跟進到現在,相關部門表示正在整合治理。

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帥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治理過程中的排污行為肯定不時會有發生,這種違法行為想杜絕,還是不容易。“政府在監管和執法方面肯定是要繼續加大力度,但要想100%做到企業沒有污染,沒有偷排,確實很難。要逐步往全民參與,共同監督這方面努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