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 00:28: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莊鍵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莊鍵 發自上海
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公布《關于本市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的實施辦法(試行)》。而事實上,上海早就在做盤活土地方面的創新試點工作。
昨日 (7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港集團及上海市寶山區政府獲悉,“長灘一號”項目地塊的觀景塔區域設計方案將于下月公開征集,這意味著長江和黃浦江交匯處的上港十四區整體轉型步入新階段。該地塊原為港口碼頭和工業倉儲用地,但在2012年,上港十四區通過“存量補地價”,即通過向政府部門補交土地差價的方式,完成了存量工業用地的“轉身”。
2012年6月,負責該項目開發的上港集團瑞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其為上港集團全資子公司。昨日,上港集團瑞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沈兆剛提及,“長灘一號”項目的計劃投資達150億元。
寶山區新聞辦提供的信息稱,在上港十四區整體轉型開發項目中,寶山區與上港集團在上海率先采用了“土地雙評估、存量補地價”的新出讓模式,由上港集團整體受讓、整體開發。
沈兆剛介紹說,通過存量補地價的方式,相關土地在2012年已經全部轉讓給瑞泰公司。
在上海規土局官網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檢索到一份與此相關的存量補地價公示文件,其落款為2012年6月。文件中提及的地塊位置為牡丹江路東側、寶鋼護廠河南側、長江西側,位于上港十四區內。根據公示信息,這片約28.6公頃的土地擬作住宅、商業及辦公用途,當時的轉讓公示價格為76918.17萬元。
熟悉相關情況的人士介紹稱,上港十四區整體轉型開發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7.62公頃,補交了差價的為上述28.6公頃土地。由于其余近50公頃的土地主要用于區域公建配套,故而并不需要補交差價。28.6公頃土地的“轉讓價格”約為7.6億元,是由于其中尚不包括動拆遷等“土地平整”的成本。
記者翻閱上港集團2012年年報時注意到,2012年5月,公司與寶山區多個政府部門簽訂用地轉讓及動遷補償協議,補償金總計約為1.5億元,在瑞泰發展成立后款項均由該公司支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