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1 00:26:5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發自廣州
2013年9月,中色股份(000758,收盤價10.13元)發布定增方案,擬向中色集團等10名對象募資17.85億元,分別投向旗下沈陽機械新廠區建設項目(8億元)、中色南方新豐稀土分離項目 (4.5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7月10日)中色股份發布公告稱,由于市場變化,中色股份對此前披露的定增方案進行調整,并調高了沈陽機械盈利預期,這直接遭致屬于第二大股東的董事和監事棄權,認為上述項目投資回報率需要進一步認證。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董事、監事投出棄權票并不意外,在目前鋁產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鋁業、冶金設備行業也陷入低迷,重金投向機械設備這一領域,投資回報率或不太樂觀。
上調募投項目達產后凈利
2013年9月,中色股份披露定增方案,擬向包括控股股東中色集團在內的10名對象募資17.85億元,分別投向旗下沈陽機械新廠區建設項目(8億元)、中色南方新豐稀土分離項目(4.5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7月10日,中色股份表示,鑒于近期國內A股市場和公司股價的實際情況,對定增方案進行修改調整,其中發行價格由不低于12.31元/股調整為不低于8.91元/股。
與此同時,中色股份還對其中的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陽機械)新廠區建設項目投資回報預期進行了調整。但正是此次對沈陽機械項目投資回報的修改,遭致第二大股東方面的董事、監事質疑。
定增方案顯示,此次募集資金中的8億元將向沈陽機械增資,由沈冶機械以增資資金實施新廠區建設和技改升級項目,總投資15.4億元,意在形成年產制鋁設備、冶金設備、通用設備等287臺套的新廠區建設項目。
2013年9月,中色股份披露方案顯示,沈陽機械建設期為2年,預計達產后年均銷售收入為18.67億元(含稅),年均利潤總額2.4億元,年均凈利潤1.8億元,項目投資利潤率13.1%,投資回收期為8.2年。
2014年7月10日,調整之后的定增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沈陽機械項目屆時將形成年均銷售收入為19.9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69億元,年均凈利潤2億元,項目投資利潤率13.1%,投資回收期為8.2年。這意味著,調整之后的沈陽機械項目被預期將有更高收益。
7月10日,中色股份公告稱,在9日舉行的董事會上,實到9名董事中,有4名關聯方董事回避表決,剩下5名董事中,對定增方案有3票同意,2票棄權。其中韓又鴻、聶軍祥2名董事投出棄權票,他們認為,沈陽機械新廠區建設項目投資回報率需進一步論證,故選擇棄權。
無獨有偶,在7月10日的監事會表決中,3名監事中1位名為陳學軍的監事也投出棄權票,理由與投棄權票的董事所持理由類似。
資料顯示,董事韓又鴻、聶軍祥分別任職于萬向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裁助理;監事陳學軍則是萬向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總經理。2013年報顯示,萬向資源有限公司為中色股份第二大股東,持股占比7.87%。
“投棄權票的董事和監事主要是第二大股東的代表,他們認為,對于投資回報率需要進一步研究,他們棄權的具體原因我們也不清楚,只是答復需要進一步研究。”中色股份證券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于定增價等數據的調整,上述證券部人士稱,“當時是(2013年)9月的數據,2013年已經過去,現在數據有更新。”
分析師:鋁產能過剩嚴重
事實上,業內人士對上述部分董事、監事針對沈陽機械項目調高回報方案投出棄權票并不意外,他們認為,由于國內有色冶金行業近幾年持續陷入低迷,相關制造設備行業前景也不明朗。
資料顯示,沈陽機械項目主要從事制鋁設備和冶金設備,近年來陷入虧損狀態。沈陽機械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營業利潤虧損4999萬元,凈利潤虧損達到2736萬元,此外,2013年財報顯示,沈陽機械向中色股份拆借1.63億元,占中色股份其他應收款的13.5%。
“這兩年沈陽機械都是虧損的,主要是近年整個有色金屬這塊都比較低迷,設備需求也出現下滑。”上述中色股份證券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色股份在2013年年報中也表示,2013年受金融市場資金吃緊等影響,國內大型鋁業集團公司多對新項目持觀望態度,對公司生產經營形勢造成較大影響。
“一般噸位大型的設備都是從海外進口的,尤其是德國的,質量技術比較過硬,國內生產設備的也很多,鋁產業集散地分布著很多做機械設備的廠家,同質化競爭嚴重。”卓創資訊鋁業分析師朱珊珊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朱珊珊認為,目前鋁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鋁型材行業利潤也在萎縮,鋁業設備行業也出現虧損,行業前景不如前幾年了。
卓創資訊鋁業分析師王瑜則認為,因生產工藝不同、所用原料來源有區別,制鋁設備在成本方面有高低之分,目前鋁業設備商還能盈利的產能約占一半。她還表示,“隨著經濟減速后,大型及中小型的設備制造企業經營狀況都不太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