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00:15:3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6月13日世界杯開幕,成為全世界球迷的一場狂歡。A股市場也將迎來一場盛宴:6月18日 (本周三),萬眾矚目的4只新股將同時進行申購,這標志著此前暫時中斷的IPO正式重啟。而就在上周五,滬深交易所對新股首日交易規則進行調整,取消了某些交易限制,引來各方廣泛關注。
取消較開盤價漲20%臨停規定
在今年首批48只新股上市前,為遏制資金炒新,滬、深交易所攜手推出被稱為“史上最嚴限炒令”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規則,通過限制開盤價、設置盤中停牌紅線等手段,將新股首日的最大漲幅限制在44%左右。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規則反倒被部分炒新資金利用,一些資金通過極小的金額就制造出新股連續“秒停”,在將首日漲幅鎖定在最大幅度后又對新股進行連續炒作,造就了如眾信旅游、易事特等一批連續漲停的“妖股”。因此各方普遍預期,在本輪IPO再度開閘前,首日交易規則將有新的調整。
正如各方所預期的那樣,6月13日(上周五),滬、深交易所同時發布公告,對新股首日交易制度進行了修改。
上證所規定,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競價階段,有效申報價格不得高于發行價格的120%且不得低于發行價格的80%;連續競價階段,有效申報價格不得高于發行價格的144%且不得低于發行價格的64%。同時,新股上市首日連續競價階段,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超過10%的,上證所將對其實施盤中臨時停牌;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上漲或下跌超過20%的,不再對其實施盤中臨時停牌。另一方面,深交所也對新股首日交易規則進行了調整,相關內容與上證所基本一致。對于上述變化,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股首日交易獲得松綁。
業內:延長時間增加炒新成本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相對于此前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制度,此次修改最大的變化在于,取消了新股上市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20%,將第二次停牌至收盤前的規定。取消上述規定,將明顯延長新股上市首日有效交易時間,讓炒新資金無法以極小的資金量誘發新股秒停,從而進一步增加炒新資金炒作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申報價限制依然存在,新股首日漲幅仍有“天花板”,對一些確有估值優勢或題材“討喜”市場的新股而言,不排除有繼續上漲可能。
面對此次規則的調整,業內普遍認為,雖然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制度看似更寬松,實則增加了資金炒新難度。不過,對鐘情于打新的投資者而言,在監管層嚴控發行“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集資金額)背景下,縱觀今年已發行的48只新股上市表現,新股申購依舊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且綜合收益率遠超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軍團”,甚至有望為投資者帶來遠超預期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