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3-11 08:46:23
國泰君安上市是否需“清障”未明
目前國泰君安證券的IPO上市申請正在初審排隊當中。據悉,自去年遞交申請之后,該公司已經相繼補充了不少材料,并在每季度更新財務報表,應當已接近“封卷”。
由于該公司存在“一參一控”的問題,所以業內不時傳出其清障解決方案。“一參一控”指實際控制人參股的證券公司不得超過兩家、控股的證券公司不得超過一家,不符合該規定的證券公司不能申請上市。
國泰君安原大股東為匯金公司。2011年,匯金公司與上海國際集團將雙方擁有的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證券的股份進行置換和轉讓。上海國際集團成為國泰君安的實際控制人,共計持有46.74%的股權,其中直接持有11.82%,旗下的上海國資公司、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分別持有32.99%和2.46%。但同時上海國際集團仍全資控股另一券商——上海證券。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是遞交IPO申請材料的時候做了解決承諾,但并沒有提出明確具體的解決方案。”國泰君安有關人士說。
對于上市是否一定要解決“一參一控”問題,銀河證券的上市或許是例外。銀河證券去年5月H股上市后,其股東于今年3月1日又批準A股發行方案,A股發行方案有效期為12個月。銀河證券上市獲得特許,但這一可能性是否會在國泰君安身上發生還未可知,國泰君安自身也表示關鍵需要看監管層態度。
如何確定交易價格尚存分歧
“收購51%的股權如果作價60億元,意味著上海證券至少要估值120億元,我覺得這價格不太靠譜。”有行業分析人士說。不過,也有人表示,對比國都證券和民族證券,這一估價也有可比性。
Wind數據顯示,2013年,國泰君安資產總值1530億元,比中報的1188億元增長341億元,增幅28.74%。上海證券2012年年報披露,上海證券資產總值為121億元,營業收入8億元,營業利潤1823萬元。如果是120億元的收購價格,也就是基本相當于其總資產的規模。上海證券有關人士表示,這一數字基本是將客戶資產全部計算在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