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01:18:5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確表示,借殼上市條件與IPO標準“等同”。
在借殼新規推出10天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多位并購業內人士采訪時了解到,面對好的借殼方,殼方的談判地位正在明顯弱化,訴求也在降低。而在此之前,殼費、對重組方資產質量的挑剔、對后續承諾要求等等,均是雙方博弈的重點。此外,一些原先打算借殼的企業繼而轉投IPO。
券商:殼方談判地位正弱化
昨日(12月11日),一家中型券商并購部負責人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新規推出時間還不長,但從他們最近接觸的實際情況來看,面對好的借殼方,殼方的談判地位在弱化、訴求在降低。
該負責人強調,上述現象出現的前提是遇到“好的借殼方”,那么殼方就不敢再提太多要求。而在此之前,借殼費問題、殼方對借殼方資產質量的挑剔以及對后續承諾的要求等,均是重組與被重組方博弈重點。
而華東某券商并購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相比新規出臺前‘一殼難求’的局面,當下供求關系正在發生變化。新規對于重組方的需求產生了壓力,一些項目我們也在跟重組方研究是否要繼續(借殼)。”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殼審核等同IPO的新規出爐后,證監會進一步明確了借殼所需申報材料,對于構成借殼上市的資產重組,除需提交常規重組申請文件外,申請人還應額外提交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最近三年及一期的納稅證明文件等四類報告。
而自借殼審核新規啟動10日來,華芳紡織(600273,收盤價8.08元)、光華控股(000546,收盤價7.24元)相繼發布的借殼方案中,均增加披露了“關于本次重組方案(或‘交易標的資產’)是否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的相關內容,對借殼方的主體資格、獨立性、規范運作、財務與會計等各方面是否符合IPO發行條件進行了逐一核查和說明。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IPO重啟時間明確及借殼新規出臺后,部分重組方仍在觀望,而另一些原先打算借殼的企業已轉投IPO渠道。
江蘇索普遭重組方放棄借殼
上述券商并購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我們之前接觸的一家制藥企業,基本面不錯、品種也很豐富,在IPO重啟時點確定且出臺借殼等同于IPO的規定后,對方索性不干了(借殼上市)。這倒不是因為企業不符合條件,而是衡量之后企業覺得借殼成本比IPO高,且IPO能募集更多資金。”
北京一家券商執行董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之前因IPO停滯,一些企業不得不尋求借殼上市。與IPO相比,借殼周期相對較短,但所付出成本也明顯更高。借殼作為一種并購重組交易,還涉及到現有上市公司相關問題的解決,需要股東之間達成一致。他認為,“若兩者(借殼與IPO)真的等同,那么如果借殼,對借殼方除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殼費,還要讓利于原有股東,有一定的權益損失,同時募集資金受限,所以(一些企業)衡量下來就認為沒有必要借殼了。”
據記者觀察,擬借殼企業放棄借殼事宜并非個案。在借殼新規推出后的12月5日,停牌一個月的江蘇索普宣布終止與墾豐種業洽談的借殼重組事項。對此,江蘇索普當日公告中給出的理由是:“由于各方難以就此次重組事宜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本次資產重組事項。”
據一位知情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兩方借殼事宜沒有談成,主要因素之一或是受到IPO重啟及借殼新規影響。就他了解的情況看,墾豐種業此前已籌備上市并啟動了IPO環保核查。2012年墾豐種業銷售額達20億元,實現凈利潤2.7億元,銷售額已超過一些A股種業類上市公司,通過IPO來上市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此,昨日江蘇索普相關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對于墾豐種業是否轉投IPO一事不便多談。
而在上述券商執行董事看來,改革后IPO首發門檻將相對降低,因此部分企業不會再選擇借殼上市。一旦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讓績差公司退出市場,那么A股將表現得更有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