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個股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個股聚焦 > 正文

“烏龍系統”遭查 銘創軟件官網屏蔽

2013-08-21 01:35: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光大證券 (601788,收盤價10.91元)“烏龍指”一事甚囂塵上,被指為“罪魁禍首”的交易系統,也成為市場注目的焦點。據悉,此番“烏龍指”事件中訂單生成系統是光大證券自主研發,訂單執行系統則是由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創軟件)提供,兩個系統同時出錯,才出現失誤。另有消息顯示銘創軟件如今正在配合接受證監會的調查。那么,銘創軟件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烏龍指”事件后,其他券商又會對軟件系統有怎樣的反應?

客戶信息已清零

據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在媒體通氣會上的說明,訂單生成系統是光大自主研發,訂單執行系統是向銘創軟件購置,兩個系統同時出錯,導致系統在150秒內沒有執行會自動生成委托。

據公開資料顯示,銘創軟件注冊資金2400萬元,成立于2001年,主打涵蓋證券、信托、保險、基金公司等領域的全資產管理軟件系列產品和客戶服務體系,據該公司官網稱,其系列產品及專業服務被上百家金融機構總部和上千家分支機構采購使用,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的創新業務融資融券系統,都采用的是銘創軟件的產品。而銘創軟件官網上,關于“支持投機交易、套期保值、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種套利”等股指期貨服務的功能介紹,則正是與這次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烏龍指”事件之后,銘創軟件官網目前已然屏蔽,只顯示“公司新版網站正在更新上限中,敬請期待”的字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該公司公開電話,對方表示是行政部門,產品運行情況營銷部門比較清楚,但人已經出差。至于與調查相關的信息,對方并未有其他說明。

之前曾有報道,銘創客戶眾多,其客戶名錄共計8頁,1頁20家,其中近80家為券商。不過記者通過百度快照進入其官網后發現,客戶名錄一欄里面的信息,已經被清零。

其他券商:不會輕易換系統

“印象中券商里面蠻多用銘創的,我們的資管用的就是銘創軟件”,某券商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今這行就是金證股份、恒生電子、頂點、金仕達等幾家在做,后兩家基本上退出市場了,金證相比之前也走下坡路,恒生電子算是一家獨大。其價格大概100萬元一套交易系統,銘創軟件的系統大概也就10萬元。“一般來說,我們的原則是生產系統,就是交易及交易周邊直接關聯的,要注重安全,用恒生;而非生產系統,比如CRM、投顧平臺等,就要考慮省錢,可以用其他公司的。”按照上述邏輯,光大證券此次顯然傾向了成本。

那么,有了“烏龍指”的警示后,其他券商是否會考慮更換軟件呢?

“我不認為出了光大證券這個事,大家就會換掉銘創,至少我們就不會換,因此銘創這個事情,對恒生可能也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實質性利好”,上述券商人士如是說。

該看法也得到其他券商人士的認同。“換系統風險大啊,涉及錢的事,誰愿意去擔這個責任呢”,另一位券商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券商一般不會輕易換交易系統,一個數據不準就可能產生風險,“任何一個CIO應該都不會干這種事”。

至于銘創軟件,該人士稱,它可能接下來的生意就困難了,因為任何一家券商也經受不起這種打擊的。有意思的是,對于媒體“丟包”的說法,上述人士也感到有點不可思議,“數據包這種底層的網絡交換單元,其實大部分工作都是操作系統和網卡來處理的,本身就有很強的完整性驗證,丟包的情況很難發生”,不過該人士也同時表示,發生烏龍事件后,現在聽到不少券商IT人在自查系統,看是否存有缺陷。

遺憾的是,面對“烏龍系統”一事,光大證券董秘卻并未有太多表態,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正處在調查之中,有關軟件方面的事宜,暫不便做任何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