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00:47:38
在家轎市場穩固之后,一汽-大眾將觸角不斷伸向強調性能的運動車領域。今年5月,一汽-大眾速騰GLI車型正式上市。實際上,在GLI導入之前,一汽-大眾GTI在運動車市場的驚艷表現,使得一汽-大眾對GLI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海外市場征戰30年,如今GLI家族終于登陸中國。相比GTI,GLI的名氣和號召力遜色不少,尤其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其實,GLI與高爾夫GTI同出一門,三廂版的GTI應運而生,大眾將其命名為GLI。與“活潑外露”的GTI不同,GLI因其三廂的造型定位更顯“內斂”,但它的運動基因不可小覷。
對于速騰GLI車型導入中國市場,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表示,A級車市場的消費需求在滿足代步的同時,開始拓展運動邊際,而且這一細分領域的潛力巨大。正是基于這一考慮,一汽-大眾速騰GLI的導入,不僅成為其提升品牌形象的車型,更是全新的消費引導嘗試。
A級車市場不僅僅是銷量的競爭,更是品牌和利潤空間的競爭。在這方面,一汽-大眾的領先優勢愈發明顯。
A級車市場優勢擴大
2013年,汽車市場的競爭集中到A級車這一細分市場,從歲末年初南北大眾多款A級車產品集中亮相,到以新福克斯為代表的美系A級車銷量突起,再到日系品牌將銷量回暖的切入點“押寶”在A級車市場都可以看出。
“A級車在今年的市場競爭中異常激烈,”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輪A級車的市場競爭以合資企業為集中代表。
而在A級車市場的競爭中,一汽-大眾具有明顯優勢。其中,最為突出的優勢在產品深度上,全新捷達、全新寶來、全新速騰、以及即將上市的第七代高爾夫,完全覆蓋了A級車的各個細分領域,布局最為完善。
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全新速騰拓展了A級車的市場區間,在A+這一市場中異軍突起,成為美系、日系等品牌的競品鎖定對象。在全新速騰取得市場成功的同時,GLI又強勢來襲,進一步完善了一汽-大眾在A級車市場的運動基因。
從第一代車型起,GLI就憑借專屬的運動套件表明了自己的性能車身份。隨著30年的時間推移,第六代GLI來到中國消費者身邊的時候,專屬的運動化造型依舊是它的重要名片。
在A級車市場已經全線完成新產品布局的一汽-大眾,今年1~5月完成銷量62.13萬輛,完成深度分化A級車市場后,一汽-大眾在這一市場也開始新的嘗試。數據顯示,A級車在整體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占比達到60%,因此,A級車市場的優勢是一汽-大眾爭奪今年銷量冠軍的重要保證。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銷量排名顯示,今年1~5月,占據轎車銷售前5位的車型,全部為A級車,基本上被德系與美系品牌占據。但與競爭對手相比,一汽-大眾的優勢在于品牌溢價能力。在其他品牌A級車價格走低,從而拉低品牌力的情況下,一汽-大眾的每一款A級車都處于市場區間的高端,在保證銷量和利潤的同時,甚至將其A級車的影響力擴展至競爭對手的B級車腹地。
完善細分市場覆蓋
一汽-大眾已經全面完成其在A級市場的嚴密布局,從全新捷達到全新寶來,再到全新速騰、高爾夫,共有四款車型,售價區間跨越了8萬~19萬元,分別覆蓋A-、A級、A+市場,使其在整個A級車市場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消息稱,全新寶來和全新捷達今年將至少承擔一汽-大眾45萬輛的銷售任務,可見全新寶來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這不僅奠定了其在A級車市場的地位,也深刻的表明消費者對這款“高品質幸福家轎”的認可和青睞。
一汽-大眾高層曾表示:2013年將成為一汽-大眾有史以來產品競爭力最強的一年。而在全新寶來的帶領下,一汽-大眾的A級車戰略優勢將會有更加明顯的體現。
然而,由于A級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除了一汽-大眾,美系、日系、韓系等企業也試圖在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的A級車市場爭奪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其他企業的強勢力量也不容忽視,但無論如何,這場激烈的“廝殺”在所難免。
以A級車市場的優勢為契機,一汽-大眾對于2013年提出的150萬輛的銷量目標信心十足。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首先是市場有機會,中國汽車市場將在2013年有超過100萬輛的增長,所以一汽-大眾在市場上還有機會。
其次,一汽-大眾在產品上有機會,全新捷達已經上市,大眾、奧迪兩大品牌的產品線都進入了一個全面的更新換代的上升期。進入2013年,伴隨全新寶來和全新捷達上市,配合全新速騰已取得的優勢地位,一汽-大眾將在A級車市場實現新的全面覆蓋。
第三,產能有準備。“全面建成的成都工廠,為公司今年產能的提升做了充足準備。”上述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說,“最后,是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們的體系能力,包括研發、質量保證、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營銷體系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