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01:17:3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中國信托業協會將盡快組織協調有關民政部門,組織信托公司盡快發起設立公益信托,為蘆山災后重建提供金融支持。”4月22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起支援四川蘆山抗震救災活動倡議書,其中重點提到將發揮信托制度優勢,加快推動設立公益信托,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
目前多家企業已將善款捐至壹基金。公益信托能否成為新的捐助渠道呢?
“我們也在探討公益信托如何為災區提供金融支持。”某銀行系信托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其中最關鍵的是資金的具體運用形式,也就是如何保證資金及時有效地起到公益救災的作用,這可能是委托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公益信托與商業信托是兩回事,現在一提到信托,就自然會想到理財,要求本金及收益回報,但公益信托是捐助人將資金捐出,并指定資金用途等,信托公司受委托負責項目實施。”用益信托工作室李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國外公益基金會實際上就是公益信托,可以長久運作,比如諾貝爾獎。”
實際上,公益信托在國內并不是新鮮事物,如最近安信信托陸續發行了“關愛系列”信托計劃,其要求委托人在認購信托計劃的同時,按照投資本金的萬分之三作為捐贈資金。捐贈資金由安信信托作為代理人以公益捐贈委托人的名義捐贈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用于慈善公益事業。該項目還聘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信托計劃的社會監察人,進一步加強了對公益捐贈資金的管理。
“還有一種是純粹以公益為單一目的的信托計劃,通過信托公司的公信力和資金管理能力來實現委托人的公益救災意愿。”格上理財分析師肖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這種方式從過去來看確實還不成熟,但從信托的制度體系和公信力來講,信托行業應該更多承擔公益救災的職責。”
信托業內人士鄧舉功向記者表示,目前公益信托并無法律障礙,但問題是如果現在發行公益信托將由哪家信托公司做?信托公司對于公益項目運作并不擅長,而且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精力來監督運作。
“壹基金的模式很值得公益信托去思考,捐款人捐款至壹基金,但資金核算、支付全過程都有透明的監管,因此地震之后,很多機構、個人都向壹基金捐款。”鄧舉功稱。
鄧舉功還認為,如果紅十字會和信托公司合作,將起到較好的效果:紅十字會是在公益救災實施方面最專業的機構之一,信托公司則能起到監督和管理的作用,保證透明度和公信力,“資金歸集、監督核算、賬目支付等由信托公司負責,捐助人的資金放在信托公司托管的銀行賬戶中,而紅十字會在項目運作、援助經驗方面較為擅長。至于管理費方面,我認為應該能降低到10%以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