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4 01:16: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股諺有云: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能夠精準判斷這個時機的,一定是極個別高手。
從過往案例看,上海澤熙投資似乎頗有心得:在眾人恐懼時買入
重慶啤酒(600132,收盤價15.72元)、雙匯發展(000895,收盤價58.20元)
等,最終獲益頗豐。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澤熙日前遭遇“飛來橫禍”,三季度高位買入的酒鬼酒(000799,收盤價42.82元)因曝出“塑化劑”超標,周五復牌后遭投資者瘋狂拋售,呈“一”字跌停,37億元的資金排隊出逃。
此時的澤熙,到底是該恐懼,還是該貪婪?從公開交易數據看,澤熙可能已恐懼得開始割肉,排在賣出席位第一位的正是澤熙常用的通道。
但澤熙的神奇之處在于,當包括公募、社保在內的所有機構都奪命狂逃時,它卻能跑在最前面。這僅是運氣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一日或損失2800萬
盡管酒鬼酒在公告中仍強調塑化劑絕非人為添加,也不會損害健康,但隨著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酒鬼酒產品檢測結果,塑化劑超標的問題已無任何爭議。
“現在誰還好意思拿酒鬼酒來請客,誰還敢喝?”一位私募略帶調侃地說。
公眾對酒鬼酒的態度,直觀反映在二級市場。周五復牌后的酒鬼酒,一字跌停,收盤時還有8755萬股排隊待賣,超過15億元的市值“灰飛煙滅”。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酒鬼酒共有3.7萬名股東,人均持股5550股。也就是說,周五一天平均每個股東虧損2.6萬元。當然,損失最慘重的是機構投資者。
根據基金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共有25只偏股型基金重倉持有酒鬼酒,包括匯添富、國投瑞銀、廣發、交銀施羅德和一些中小基金,其中社保基金117組合持有843萬股,排在酒鬼酒流通股東第一位。
除了公募、社保基金,前十大股東還包括私募,其中,澤熙瑞金1號持有311.41萬股。具體來看,龍信基金通1號為澤熙機構化產品,澤熙瑞金1號、龍信基金通1號的投資顧問,皆是上海澤熙投資。截至三季度末,澤熙至少持有酒鬼酒608萬股,如果一直持有到現在,僅周五一天其市值損失就超過2800萬元。
不過從最新凈值看,遭遇“黑天鵝”的澤熙損失并不大。截至11月16日,澤熙1期的凈值為2.159元,11月23日的凈值為2.138元,本周酒鬼酒下跌10%,而其產品僅下跌1%。另外一期產品未公開數據,損失情況不明。
神秘機構“拯救”
澤熙投資成立以來,很快成為A股最牛私募之一。截至今年10月,共有916只非結構化產品參與前10月陽光私募收益排名,澤熙旗下的“澤熙3期”以40.46%的收益率排名第一,甚至有望奪取年度私募收益冠軍。
澤熙特別鐘情于一些遭遇 “黑天鵝”事件的股票,其中重慶啤酒事件最為經典。因研究乙肝疫苗失敗,重慶啤酒暴跌,到第十個跌停板被打開,當天成交額高達27億元。事后證實,開板拯救機構的正是澤熙。兩個月內,重慶啤酒股價上漲一倍。
這一次,澤熙遭遇酒鬼酒這只“黑天鵝”。周五復牌后,盤面顯示機構都在奪路狂奔,澤熙能否成功逃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基金那么多倉位都要出貨,加上市場如此弱勢,澤熙再厲害也寡不敵眾”。
按照上述分析,澤熙似乎只能“隨波逐流”。但事實是,它奇跡般地在第一個跌停時賣出近5000萬元。
龍虎榜數據顯示,周五酒鬼酒共成交5312萬元,賣出第一席位為“國泰君安交易單元 (390426)”,賣出總額為4282萬元,該席位曾在德豪潤達(002005,收盤價5.66元)等澤熙曾經持有的股票中出現過。賣出第二席位是國泰君安上海打浦路營業部,同樣是業內盛傳的澤熙常用席位。
接盤者為一機構席位,買入額為4282萬元。從交易記錄看,這筆交易發生在周五上午9時41分。從交易所的二代數據看,兩筆分別委托數為9300手和1411手,均被這家機構買入。湊巧的是,這家機構拯救的正是私募一哥澤熙。
“這無異于中彩票。”一位業內人士說,“里面所有機構都在奪路狂奔,社保、保險、公募,這類機構的通道速度按理說比私募更快,而且澤熙交易應該要通過一次信托公司,從常理來說速度比不上這些機構。”
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當年重啤一役,澤熙在跌停板拯救機構,而周五接手澤熙籌碼的也是機構。區別在于,當年澤熙是在第十個跌停板買入的,而周五接手酒鬼酒的機構在第一個跌停板就出手了。這讓不少投資者覺得匪夷所思,“要想買入完全可以等到跌停板快打開時再買嘛”。
不過,澤熙依然持有不少酒鬼酒股份,它的好運是否還會持續下去?澤熙將以何種方式從酒鬼酒上全部脫身,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