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21 09:15:36
每經實習記者 王雅潔
昨日(11月20日),衛生部發布《公開征集2013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建議的公告》,表示將面向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或行業協會等征求包括食品產品安全標準、食品添加劑產品標準、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標準、食品中污染物及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體健康物質限量等基礎標準、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基礎標準等。
今年9月,衛生部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中存在多重標準,這些標準往往交叉、重復、矛盾,對食品安全監管頗為不利。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要求截至到2015年底,我國將完成5000余項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工作。但此內部人士透露,標準清理面臨經費不足的困境。
昨日,一名參與標準清理、制定的工作人員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立項征集與清理工作并無絕對的因果聯系,但此次立項征集將對正在進行中的清理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專家組會根據社會建議,調整清理的重點和次序,而且由于財政經費依舊不足,標準清理會根據需要,選擇重點,有所選擇進行清理。
當記者追問,今年9月的財政預算是否已經明確具體的經費數額時,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并表示就算經費不足,年底還會有一次經費籌備,“肯定能保證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食品安全標準立項工作上,衛生部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公開征求意見的標準草案發表意見,對標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悉,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為主要依據,充分考慮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客觀實際的需要,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
卓創資訊分析師孫光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良莠不齊,行標或國標,甚至是企業自己的標準等不一而足。大企業與小企業的標準又各行各的路。她指出,以食品添加劑為例,在增味劑方面,味精企業大小不一,有一些小食品生產廠家會用比較便宜的小品牌的貨,而且還存在一些代加工行為,市場情況比較混亂。
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固然重要,但仍“面臨難以監管的問題”。她認為,對于企業來講,地方政府仍是保護傘。目前我國食品生產屬于“分段管理”,所謂的監管部門看似繁花,但實際由于生產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等特點,執法形勢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完全不利于全程監控。“食品安全監管處于真空和被動狀態,工作多以”突擊“和”救火“的形式展開,這種局面要加以改觀。”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