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9 01:27:52
每經編輯|楊柳晗 每經記者 李澤民發自北京
楊柳晗 每經記者 李澤民發自北京
在今年5月10日首次下調成品油最高限價后的第22天,發改委第一時間宣布今日(6月9日)凌晨再次下調油價。
據發改委昨日發出的通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30元和510元。下調后,折合90#汽油價格下調0.39元/升,93#汽油下調約0.4元/升,柴油下調約0.43元/升。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將是現行定價機制實施以來下調幅度最高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兩連跌”,國內汽柴零售價格回到去年年初的位置。
不過,此次下調幅度仍低于市場預期,且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再次“落空”。
新定價機制兩次“落空”
今年5月10日下調油價時,市場對成品油調價機制改革就有所預期。新機制的核心是與國際市場接軌,加快調價頻率。
雖然發改委多次明確表示,在油價下降時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但是備受期待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在這兩次油價下調中均未推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新的定價機制推出,意味著油價將會調整得更及時、更頻繁,幅度更大。現在推出成品油新定價機制的條件已經成熟,從整體形勢來看,希臘問題還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國際油價的趨勢還將是繼續下跌或者保持穩定。”
林伯強此前向記者表示,如果后期國際油價延續下滑趨勢,那么新的定價機制出臺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不過,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認為:“后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形勢嚴峻,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將陸續出臺,在全球流動性釋放等推動下,國際油價可能出現反彈。進入新的計價周期的三地原油變化率有望止跌回升,所以卓創預計7月份成品油市場或難現‘三連跌’。”
卓創資訊綜合多位分析師的觀點認為,一方面后期國際油價面臨止跌回漲的態勢;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不佳,定價機制修改后必然會頻繁調價,對經濟的穩定性影響較大。
國際跌9%國內降幅約6%
除了調價機制改革未出臺外,此次調價幅度也小于預期。
在發改委正式下調油價之前,三地油價的變化率都已經達到了9%,市場普遍預期下調幅度將達600元~700元/噸,但此次調整幅度約為6%。
隆眾資訊分析師梁福蘭對記者說:“發改委或將在7月10日左右面臨第三次調價窗口。”
數據顯示,5月布倫特油價跌幅達14.7%,6月份更是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口。新華08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經接近-9%,達到-8.7%。
針對下調幅度低于預期的情況,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市場預測時所選擇的油種價格降幅較大,而國內油價掛鉤的是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此外,期貨和現貨價格的差距、國際油價近期的反彈以及人民幣最近貶值的走勢,都對油價的調整產生了影響。
成品油市場或難根本改觀
由于國際三地油價變化率5月25日已經突破-4%的調價節點,因此此次油價下調預期持續時間較長,終端需求觀望情緒明顯,市場較疲軟。
卓創資訊分析指出,預計此次成品油下調價格落實后,市場最大利空消散,市場疲軟的行情將有所好轉。但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且柴油市場即將進入淡季,成品油市場需求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觀,短期內仍舊呈現弱勢盤整局面。
“此次成品油下調兌現后,部分終端客戶將有低價補倉舉動,市場短線行情或短暫回暖,然因國際形勢尚不明朗,國際油價后期走勢仍不穩定,預計后期國內成品油市場仍將在疲軟中度過,難有真正好轉。”梁福蘭說。
發改委此次還指出,對符合資質的民營批發企業最高供應價格,按最高零售價格扣減400元確定。當市場零售價格降低時,對民營批發企業的供應價格也要相應降低,保持價差不小于400元。
對此林伯強指出:“扣減400元主要是為了保證民營批發企業的利潤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