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01:14:21
每經編輯|梅俊彥 每經記者 李靜瑕 發自北京
梅俊彥 每經記者 李靜瑕 發自北京
“我們來這里,就是想要找戰略投資,也希望得到上市輔導,這是主要原因。”來自西部的一位城商行董事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昨日(4月25日),在金融街17號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北金所)的3樓交易大廳,來自各個地方的商業銀行在這里成立了全國地方商業銀行北京俱樂部。同時北金所還召開了首屆地方商業銀行創新論壇,在論壇中,大家關注的還是推進地方商業銀行上市的問題。
據某接近監管層人士介紹,證監會已于近期起草了中小銀行上市參考標準,并征求了銀監會等相關部門的意見,會在時間成熟時出臺相關文件。記者獲得的一份報告中提及的《中小商業銀行上市參考標準 (草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將重點考察銀行資本構成、整體資產狀況、公司治理完備性以及所在地區政治經濟穩定性四大方面。不過,上述報告稱,《標準》為目前了解的內部政策,證監會未來出具的正式文件存在進一步調整的可能。
該報告還提到,短期內,待監管部門明確中小銀行上市標準,證監會對中小銀行的審批暫時擱置。
重點考察四大方面
“目前證監會與銀監會正在就中小銀行的上市標準進行討論,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上述人士稱,“相關上市標準可能會包括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公司治理、風險評估等定量和定性的指標,重點還是在于銀監會的監管評級,也可能會涉及總資產規模。”
據上述報告,中小商業銀行上市參考標準將重點考察四大方面。
首先是銀行資本構成的穩定性、財務狀況和資產質量對資本的影響、銀行補充資本能力等。
其次是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資產變動趨勢、貸款行業集中度、信用風險管理政策、貸款風險分類制度、保證貸款和抵押貸款管理狀況,其他風險資產的管理狀況及對銀行整體資產質量狀況的影響。
第三是公司治理組織機構的完備性,決策機制、執行機制、監督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的完備性和有效性,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制度與手段,內部控制措施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第四則是銀行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的穩定性和波動性,區域固有的外在風險和系統風險對銀行經營的潛在影響。
20%中小銀行或于近幾年上市
今年2月份證監會公布14家地方商業銀行排隊初審名單之后,擱置5年之久的地方商業銀行IPO或得以重啟。不過將近3個月過去了,14家排隊銀行的上市進程,并未在證監會公布的相關信息中有所進展。
“什么時候能夠上?在排著隊等呢。”上述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據了解,為了使上市地方銀行具有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監管層會考慮預先設定標準和門檻以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
銀監會相關人士在北金所上述會議上稱,關于地方商業銀行上市的相關標準,是證監會在制定,具體的細則要咨詢證監會。
前文提及的報告稱,證監會內部對中小銀行的上市標準,在總量上按照機構總數的20%左右于近幾年安排上市。根據銀監會最新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有股份制銀行12家,144家城市商業銀行,212家農村商業銀行,190家農村合作銀行,2265家農村信用社,1家郵政儲蓄銀行。其中股份制銀行有8家已經上市,城商行有3家上市,農商行有1家H股上市。不過上述20%比例的基數是否包括上述全部類型機構在內,《標準》并未明確。
此外,標準對跨區域經營條件約束更為寬松。地方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一度被監管層叫停,這引起了市場對銀行“分類監管”的呼聲。“現在異地分行的開設還沒有放開,我們也沒有做。”文章開頭的銀行負責人對記者稱。
重點推薦監管評級高的銀行
據了解,《標準》還將更加注重監管評級指標。報告稱,在《標準》中,對于產權清晰、公司治理健全、風險管控能力強,監管指標達標且監管評級高,具備一定規模且業務較為全面、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較強的城市商業銀行會作為重點推薦類。
然而對于一些中小銀行存在的問題,《標準》列舉了保薦機構需就是否符合發行條件履行嚴格的核查論證程序,并在發行保薦書和保薦工作報告中披露的情形:最近三年銀行業監管部門監督評級的綜合評級結果為3級或以下級別,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主要風險監管指標不符合《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 (試行)》,最近一年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低于銀行業平均水平,最近一年的不良資產貸款率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低于銀行業平均水平,最近三年內因違反法律法規或監管規定受到銀行業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等。
上述報告提及的中小銀行上市重點關注問題之“財務及監管指標優化”,列舉了相關監管指標:資本充足率不低于10.5%,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5%;資產利潤率不低于0.6%,資本利潤率不低于11%;不良貸款率不高于5%,不良資產率不高于4%,撥備覆蓋率不低于150%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