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01:12: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一塊可能到口的香噴噴的 “肥肉”——南岳制藥,刺激漢森制藥(002412,收盤價17.00元)連續“一”字漲停。但事與愿違,沒想到這塊大肥肉卻最終落到了大股東海南漢森的嘴里。受此影響,昨日(4月26日)公司股價放量大跌7.61%。這讓投資者憤然,認為大股東與上市公司爭利。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獲悉,漢森制藥競標失敗和大股東并無關系。公司董秘劉厚堯透露,公司競標最高限額為1.8億元,在報價低于這一數字之前,大股東并未舉牌。
擬參與競拍南岳制藥股價連續兩漲停
事情要先從4月19日說起。當天,漢森制藥發布了《第二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決議的公告》以及《關于參與公開競拍湖南紫光古漢南岳制藥有限公司36%股權轉讓項目的公告》。公告顯示,紫光古漢(000590,收盤價11.49元)決定對其持有的南岳制藥36%股權進行轉讓,掛牌價格為1.23億元。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將在1.8億元內舉牌公開競拍。
該消息一出,漢森制藥當日就“一”字漲停,且第二天同樣“一字”漲停,市場對這筆交易的認可程度可見一斑。南岳制藥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使得市場為之瘋狂?
資料顯示,南岳制藥擁有湖南唯一的血液制品生產牌照。據了解,血液制品企業牌照是公認的稀缺資源,在全國,具有同類資質的企業僅有不到40家,堪稱“金字招牌”。
資料顯示,南岳制藥的經營范圍包括血液制品的生產銷售以及單采血漿站投資和管理等。截至2011年10月31日,南岳制藥總資產2.47億元,營業收入1.99億元,凈利潤5926.61萬元。根據紫光古漢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的凈利潤7213萬元,而南岳制藥貢獻的比例就占據了30%。
由于我國血液制品供應緊缺的局面一直未能緩解,在此背景下,去年年底,衛生部部長陳竺提出血液制品供應“倍增”計劃,并將出臺政策加強對血液制品企業的扶持力度。從南岳制藥來看,去年7000多萬元的凈利潤已讓市場見識其成長性。加上政策面的支持,市場對于南岳制藥入駐漢森制藥有著極高的預期。
不過,南岳制藥也存在風險:公司絕大多數員工為國有身份,部分資產存在紛爭,意向受讓方需代第三方向紫光古漢償還3660萬元等。鑒于本次南岳制藥僅以市凈率的2倍多來沽售,即便考慮這些風險,這筆交易對于漢森制藥來說仍相當劃算。
漢森制藥表示,收購南岳制藥積極影響在于:公司將以南岳制藥作為拓展公司在生物制藥行業的主要支撐點,以此全面提升公司在該領域的擴張能力,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盈利規模,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大股東叼走肥肉董秘:爭利系誤讀
然而,這個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收購對象卻與漢森制藥擦肩而過。昨日,漢森制藥發布了股權競拍結果公告。公司表示,4月25日,公司參加了拍賣會,經過四個半小時的連續公開競價,公司的出價已達到董事會授權的最高限額,公司放棄繼續競標。最終結果由公司控股股東海南漢森以1.821億元競拍成功。
事實上,此前大股東便通過其控股的 “景達生物”已持有南岳制藥60%的股權,而漢森制藥參與競拍的公告中也寫到,如果本次參與公開競拍成功,將形成與控股股東的共同投資,且同屬于制藥行業。
競標失敗,使得市場此前的美好預期化為泡影。昨日漢森制藥跳空低開逾5%,午盤后逼近跌停,最終收跌7.61%,全日成交量666.77萬股,較此前明顯放量。
按理,競標失敗本無可厚非,但最終的贏家卻是大股東。基于此,有觀點認為,這是大股東故意與上市公司爭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漢森制藥董秘劉厚堯,并向他表達這一觀點時,劉厚堯大呼“誤會”。
劉厚堯表示,所謂的大股東與公司同臺爭利完全是不正確的,南岳制藥確實是個好公司,我們也很想拿到,但是由于我們公司相關章程的規定,超過了資產規模一定程度(也就是1.8億元)是必須召開股東大會的,但是自我們決定競拍南岳制藥時再召開股東大會已經來不及了,本來我們也向交易所申請提高權限金額,但是未獲得交易所同意,因此唯有以1.8億元為上限參與競拍。
劉厚堯還描述了當日競拍的情況:“當天競拍的時候是多家公司共同參與舉牌,整場拍賣進行了4個半小時,我們舉了100多次將近200次的牌,競爭非常激烈。在達到1.8億元金額之前,大股東都沒有參與舉牌,直到價格超過了我們董事會權限,我們已經不能再參與競拍了,否則就違背相關規則了。大股東隨即繼續參與競拍,最后拿到了南岳制藥。”
談到投資者對于公司未來發展的擔心,劉厚堯表示,大股東與公司一起參與競拍,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確保能夠拍下來,現在反正也是自己家的東西。至于南岳制藥未來的走向,劉厚堯稱很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或者可能就是單獨上市,目前大股東還沒有明確的答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