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3-23 15:04:17
國務院已同意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到擇機推出改革方案。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出臺之日越來越近了。3月22日,國務院已同意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該《意見》提到:“深化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擇機推出改革方案。”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的CPI已經降至4%下方,國內實施成品油價改的條件比較合適,也不排除2012年上半年會擇機推出成品油零售定價新制度。
在今年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政協小組討論后透露,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抓緊時機推出,已經將有關方案上報國務院。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認為,種種跡象預示,新一輪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大幕有望在年內拉開。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向,現在已經是比較明晰了。普氏能源資訊中國市場高級分析師梁曉欣認為,主要是調整掛靠油種,縮短調價周期,改變調價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
據了解,在縮短調價周期方面,一方面有可能是將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或是14個工作日;另一方面,“4%”的油價參考幅度也可能有所下降。
在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方面,一方面會考慮到掛靠油種,或有所改變;另一方面,那就是定價權操作和調價權下放的問題。
梁曉欣表示,發改委有可能會下放定價給兩大石油公司,但是,兩大公司并不太愿意接受,畢竟現在兩大石油企業控制了大部分原油和其他成品油資源。如果定價權再下放可能會引起社會上比較大的輿論壓力,另一個方案就是定價權下放到第三方獨立機構,去公布價格變動的頻率。
成品油價格完善改革主要是針對消除現行機制的兩大弊端。一是消除現行定價機制中的“滯后因素”。二是讓定價機制更真實地反映煉油企業的成本及變動。
陳晴說,不過改革的最終指向,仍是價格形成的市場化。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更離不開相關機制的配套改革。
成品油流通領域多元化主體的培育是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的前提。目前我國石油進口、煉油等環節的管制權限仍未放開,民營企業仍無法自如的參與到成品油市場環境中等等,這些都或是后期定價機制完善改革的方向。
另一方面,等政府退出價格形成機制后,還需要采用金融、稅收、財政補貼、法律等多種手段對價格的波動進行規制。
但是,但是目前由中東地緣政治引發的國際油價不斷彪高,對于成品油價格仍有較大的風險。
“目前尚不是發改委定價機制完善改革推出的合適時機。”陳晴說道。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高位震蕩,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面臨兩難選擇。
陳晴分析,一方面,新定價機制將更加貼近國際市場變化,國內調價將更加頻繁。雖國內通脹壓力明顯緩解,但目前國際局勢動蕩,國際油價難以穩定,此時推出新定價機制,或將不利于國內能源市場價格。另一方面,如若新機制不推出,成品油調價相對滯后,并且經常調不到位,石油企業虧損加劇,生產積極性降低造成供應短缺,仍然會有出現“油荒”的可能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