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01:21: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日(2月14日),因歐盟應對歐債危機而推遲3個多月的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已做好加大參與解決歐債問題力度的準備。
與此同時,溫家寶關于“歐元是實現外匯儲備多樣化的主要投資標的”這一表態,也引發廣泛而深遠的關注。
信評機構惠譽近日稱,溫家寶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的談話顯示,中國希望分散外匯儲備組合,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于美國國債。
中方擬加大參與歐債援助力度
分析人士表示,歐債危機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迎來集中償還期,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
在上述會晤中,溫家寶總理給歐盟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表示,中國支持歐方應對債務問題的意愿“是真誠的、堅定的”,已做好了加大參與解決歐債問題力度的準備。中方支持歐盟加強財政紀律,希望歐方向外界繼續傳遞明確、有力的積極信息,并為中歐深化金融合作營造積極、有利的環境。
不過,在昨天的峰會上,尚未流傳出中國救助歐方的具體方案。業界認為,中方進一步的措施尚需等待。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援歐最好及最合理的方法就是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樣風險較低,而且也有助于中國在IMF取得更大的影響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認為,中國可能會投入高達1000億歐元來協助歐洲解決債務危機,這些資金會投入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另一種可能則是參與IMF為解決歐債危機設立的紓困基金。他表示,中國的投資對市場深具意義,將能化解外界對歐洲負債國家可能違約的疑慮,增加市場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援助歐盟最好的方式,就是讓EFSF到香港特區或上海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換成美元或歐元拿回去使用。還款可以選擇歸還人民幣或外幣,以規避匯率風險,此舉可以立刻讓香港或上海的債市成為國際性債券市場。
中歐貿易進入新通道
相比歐債問題的抓人眼球,其實昨天晚些時候發布的 《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中,更多涉及的是中歐貿易問題。
公報稱,作為雙方眾多互利合作內容之一,雙邊貿易規模空前,相互經濟融合也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壓力,歐洲仍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中國也是歐盟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雙方認識到繼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重要性。
從貿易數據看,中歐貿易的確下降較快,甚至個別地區出現下滑,但雙方最近貿易爭端略有平息,昨天的公報還就許多問題達成一致。
雙方領導人同意,一項內容豐富的中歐投資協定將促進和便利相互投資。該協定談判將包括雙方關注的所有事項,不預判最終結果。雙方同意盡早啟動談判進程。
除此之外,雙方同意進一步深化能源合作,歡迎并支持于今年6月舉行中歐高層能源會議。雙方屆時將就能源安全、能源科技以及中歐能源發展戰略與規劃進行深入交流,確定未來雙方務實合作的方向和重點領域。雙方強調加強汽車領域合作,尤其是通過發展電動汽車,推動實現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共同目標。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小東表示,歐洲要在技術合作領域排除政治偏見,對中國更加開放。以現在中國在科技領域發展的勢頭,歐洲即使不開放,也不能對中國的發展形成實質性阻礙,因此有什么理由不追求雙贏呢?
向松祚認為,中國對歐債危機進行救助應該開出幾個條件:第一,必須要求歐洲大幅度對中國開放其直接投資市場,開放高科技出口;第二,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第三,采取切實措施,遏制針對中國的各種保護主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