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01:20: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近年來,白酒市場行情持續火爆,而日前披露去年業績預告的白酒公司都有著不錯的利潤,白酒公司理所當然成為了最“不差錢”的公司。然而,國內白酒大佬們似乎更熱衷于其他變通的融資渠道。
昨日,沱牌舍得(600702,SH)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工行發行舍得30年年份酒 (天工絕版酒)收益權信托理財產品第2期,擬發行2億元,期限為1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沱牌預告,2011年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5億元至1.99億元。那么,高利潤背后的再融資究竟意欲何為?
再發2億信托產品
據悉,這款沱牌的信托理財產品,如果客戶選擇現金收益+本金,那么該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為4.5%;如果到期后,客戶不拿走現金,而是拿走白酒,則可以獲得年收益率6.7%的現金收益。而這個收益率和此前發售的第一期產品收益率相同。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沱牌的該款信托理財產品早在2011年就應發售了第一期。2011年3月24日,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擬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發行期酒收益權信托理財產品的議案》。擬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發行舍得30年年份酒 (天工絕版酒)收益權信托理財產品,擬發行總規模人民幣6億元,分三期滾動發行,每期期限為1年,第一期擬發行人民幣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沱牌的這種融資方式顯得十分有效。2011年3月24日審議通過之后,在同年的5月5日就已經融到計劃資金。當時沱牌的公告稱已經收到第一期2億元的理財產品款。
對于上述產品發售的目的,沱牌董秘馬力軍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發售該款理財產品主要就是“融資、宣傳”之用。而對于上述融到的資金將用于何處,馬力軍并未就此做更加詳細的說明。
高利潤背后的再融資
近日,沱牌對外發布公告稱,預計2011年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5億元至1.99億元,同比增長130%至160%。
不過作為一家有著如此高增長的企業,其流動資金卻捉襟見肘。翻開沱牌2011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發現,2011年前3季度每股經營現金流數字并不理想,都是負數。
面對凈利潤較高,同時現金流較低的情況,能夠相對輕松地從發售的理財產品中獲得資金,對于公司的快速擴張和發展來說不失為是一種較好的融資渠道。同時,這或許也成為公司再融資的一個注解。
其實,這種融資渠道早已被業內其他白酒企業使用,沱牌信托理財產品并不是行業內的首創。早在2009年民生銀行就曾經攜手瀘州老窖發售了一種信托理財產品。據了解,此款產品的投資期限為1年,年化收益為4%,募資2億元,產品售價2.5萬元/壇,限量8000壇。
“目前沱牌采取這種融資的方式很有可能成為將來的一種趨勢。”白酒行業資深專家孫延元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不過這樣的方式還僅僅局限在一些品牌白酒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