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工商聯報告:小微企業融資難暫未緩 或出臺臨時性免稅政策

每經網 2012-01-12 09:27:02

作為市場主體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在當前形勢下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面臨成本高、稅費高、融資難和招工難的困局。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兩高兩難”問題,如今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緩解。

1月11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召開“2011-2012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會上發布了《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調研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上述報告指出,作為市場主體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在當前形勢下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面臨成本高、稅費高、融資難和招工難的困局。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指出,目前我國正處在調結構的攻堅階段,這勢必給那些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的小微企業帶來壓力。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我國民企從來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這些企業要抱團走出去,同時要在市場上求的最優發展,提升經營和管理水平等。”

當天,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預測稱,為促進小微企業“保生存、謀發展”,國家有可能在下調核定稅率或定額、降低成本、避免增加隱性負擔等方面抓緊出臺新政策。

同時預測,針對中國一些沿海地區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政府部門或將允許有關省市乃至在國家層面,通過特定法案實行臨時性免稅政策。

小微企業多重挑戰

在2011年2月至5月,全國工商聯先后赴17個省市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了122家企業,最終形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報告。

調研結果顯示,結構調整、節能減排以及宏觀調控中的貨幣政策等趨緊等剛性約束使中小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尤以小微企業遭遇的生存壓力更甚。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有1100多萬戶,占全國實有企業總數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納稅額占國家稅收總額的一半左右。

雖然這些企業業已成為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但是自身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重重。

總體而言,企業數量增長較快,但每百人或千人擁有企業數量仍然較少;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意愿增強,但科技、管理和人才等支撐基礎不盡厚實。

報告指出,盡管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活躍,但自主創新能力總體偏弱,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構建遲緩等,依然是小微企業共存的問題。

厲以寧指出,和2008年金融危機初始時相較,我國小微企業的處境更為復雜,其中還在持續的歐債危機,將給企業帶來重大挑戰,因為歐洲是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

他同時認為,彼時沒有通貨膨脹,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并不明顯,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壓力也沒這么大,受到國有壟斷企業的排擠也不想當前這么強烈。

這些曾經并未有足夠明顯表現的壓力,是當下小微企業不得不迎接的挑戰。

生產經營成本劇增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報告指出,小微企業由于固定資產少、技術水平較低,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占企業支出比重越來越大。

即使面對同樣的營商環境,與大型企業相比,其消化生產經營成本升高的能力也顯得非常脆弱,在市場交易中缺失必要的定價能力。

具體表現為,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報告以2011年一季度為例,其時煤、油等動力燃料價格上漲了9.2%,尤其是成品油價格上漲了17.8%。

生產要素價格持續攀升,甚而有企業反映,2010年棉紗價格為每噸2萬元,現已漲到3萬元,生產成衣不如直接賣原材料賺錢。

全哲洙指出,勞動力成本在急劇上升,2010年有30個省區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2011年有24個省區市再次上調,平均增幅為22%。

在當前多種成本疊加上升的巨大壓力下,要求其繼續靠大幅增加工資性支出緩解“招工難”、“留人難”的問題,已顯得勉為其難。

另外報告特別指出,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一向偏重,但近年來依然有增無減。

工商聯在調研時發現,一件報價75元的衣服,其面料和輔料成本為50元,加工費為25元,繳納國稅3.63元,地方教育附加費0.44元,水利基金0.02元,社保費2.77元,總稅費為6.86元,綜合稅費率達27.44%。

有些地區的中小紡織企業除繳納“五險一金”外,還需繳納城市建設維護費附加、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等11大項。

全國工商聯粗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收費項目達69個大類。“近年來出臺了一些政策緩解稅費負擔,但總體改善狀況不明顯。”全哲洙說。

融資難題更加凸顯

全哲洙認為,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并未緩解,主要體現為:融資難和融資貴。

據銀監會測算,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微型企業。

比如,黑龍江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總量在600億元以上,但小微企業自籌解決的資金不到30%,有50%以上的企業新上項目后,因為缺錢而影響投資生產。

報告認為,各大國有銀行設立的中小企業專營機構,只能滿足極少數小微企業的需求,面向小微企業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無法承擔小微企業的融資重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認為,需要一些分支機構發達,毛細血管遍布全國的大型金融機構承擔起紓解小微企業融資之難的問題。

另外,小微企業在貸款時基本無法享受基準利率,而且要支付更多的浮動利息,年實際利率遠遠高于基準利率。

據了解,有的商業銀行實行存貸款掛鉤、提前扣除利息、搭購相關理財產品等,小微企業的實際貸款成本接近或超過銀行基準利率的兩倍。

因此處于“融不到、用不起”的兩難之中,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一般是銀行基準利率的3-4倍,民間融資成本則更高。

政策扶持厚此薄彼

侯云春說,2008年是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是最復雜的一年,2011年時最關鍵的一年,而2012可能是最為糾結的一年。

他說,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持續,新型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等,這些因素將在2012年持續影響著我國的小微企業。

因此如何對這些企業予以扶持,顯得尤為迫切。之前我國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中小企業29條、民間投資36條等政策。

但工商聯的報告認為,由于企業劃型標準不一,缺少響應的統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現行企業劃型標準過于粗放,決定了目前各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實際上主要惠及中型企業,而恰恰最需獲得扶持的小微企業被拒之門外。

雖然出臺“民間投資36條”將近一年,但一些壟斷部門的“玻璃門”至今沒有打破。

比如齊齊哈爾市精鑄良公司反映,他們生產的高鐵機車配件已成為美國高鐵的主打產品,但就是遲遲不能直接進入中國高鐵市場,國內的入圍企業只能從美國購回該產品。

另一方面,財稅政策的惠及面窄,2010年中央財政設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總額為123億元,但企業受惠額度及受惠面較小。

工商聯調研發現,財政補貼分配以中型高科技企業為主,補貼額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在0.5%至2%,年銷售額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基本享受不到補貼。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