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 02:43:2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因歐央行發鈔力挺債務國,本周歐元顯著反彈,但后勁不足。周四18時左右,歐元暫報1.3096美元,低于周二高點的1.3197美元,卻遠離上周低點的1.2946。其余非美貨幣中,英鎊、商品貨幣反彈明顯,日元則維持橫盤,瑞郎略有走強。美元指數本周有所調整,但顯示相當韌性,目前報79.771點。預計美元調整后仍有上升空間,正可逢低做多。
歐洲央行激進救市
本周二歐洲央行 (ECB)意外增加印鈔量,達到4890億歐元,這超出經濟學家們所預期的2930億歐元。目前市場普遍預期ECB下一次類似操作將在明年2月份舉行。
這次注資吸引了523家商業銀行參與,最終其總需求為4890億歐元,全都得以滿足。這實際上等同于測試,市場在一開始階段視成利好,因額度超過預期。周三和周四市場略轉悲觀,因商業銀行向央行借錢的需求量超大,這本身說明資金短缺超預期,即金融危機較嚴重。
該舉動直接使本周二西班牙發行的公債需求旺盛,中標收益率急降,造成表面歌舞升平跡象,結果市場第一反應就是大幅拉升歐元。
德國等歐元區出資國家,一向對歐央行卷入援助計劃持反對意見,所以本周歐央行激進舉動,就可視為德國等財務狀況相對良好的歐元區國家的讓步,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此事確實有點“鼓舞人心”。
飲鴆止渴性質不變
無論央行使用何種金融工具,只需其貸出款來,本質上就是印鈔。歐央行成立有規定,即不能直接購買成員國債券,但它可通過上述變通手法自欺欺人地操作,本質上仍相當于直接購買。
從理論上講,只要歐央行無限制采取這種手法,歐債危機自然會被捂住不發,直到最終歐央行本身信譽喪失為止。而當其信譽喪失后,其他國家就不再會購買歐債,因他們必然會預期歐債發生嚴重通脹,而要求債券有更高收益率來彌補通脹損失。
假如其他國家普遍回避歐債,那么歐央行將進入飲鴆止渴階段,只能獨撐大局,所以必會進一步加大印鈔量,結局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連有鑄幣權的美國也不敢在這件事上走過頭,更何況歐元區。因此,市場只是在周二極度興奮,至周三和周四稍感到后怕,于是歐元轉為滯漲。
表現在匯市上,當歐央行最初開始激進地援助債務危機國時,歐元會本能地上升,因危機在短期內惡化機會變小,這個情形在本周二已經出現。
而當市場整體環境趨穩時,多發貨幣卻構成中長期利空,歐元即長期承壓,此時一般對應著通脹上升的風險,這個情形目前還沒出現,因市場焦點暫時仍在如何緩解危機上。
美元回落是吸納機會
本周美國公布的樓市數據頗為參差,11月新屋開工量及建筑許可證發放量均遠優于預期,但二手屋銷量又遠差于預期。然而整體而言,這3個月美國經濟情況向好較為明顯,新增就業人數明顯,失業率下降也較明顯,以往多數時間偏差的樓市數據也出現些亮點,不再是單邊偏弱情形。
周三評級公司惠譽再次威脅調降美國評級,其上個月曾給予美國評級以負面展望。不過美國是極特殊國家,債市表現證明了其并不害怕評級下調。因此,就匯市炒作來說,投資者基本就可忽視美債的評級因素。甚至有時可以將評級公司這種舉動,看成其展示“公平”的作秀行為,因為他們明知對美元幣值絲毫無損,甚至還有促漲作用。
當美國評級下調后,其他國家評級更易被下調。而其他國家中,比如歐元區,并沒有充分發行貨幣的靈活度,所以就極易引發混亂。即使其他有自由印鈔權的國家,除了日本及瑞士等少數北歐國家,絕大多數也無法消化新發貨幣,因其增發貨幣未必愿意被國際投資者持有,得獨自消化,所以通脹必就成了棘手問題。
本周初筆者曾提示美元短期或回落,中期上漲趨勢不易改變。從最近情況看,局勢沒啥特別變化,歐元區的措施短多長空,所以沒理由改變該觀點,即仍建議逢低吸納美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