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4 00:26: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明
每經記者 張明
雖然距離2011年結束還有近一個月時間,基金公司為爭奪年底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的大戰進入白熱化。在今年資本市場“股債雙殺”的格局下,不少基金公司花了比去年多一倍的銷售費用,發行了多一倍的產品數量,資產管理規模卻仍在縮水。然而,年終時點的規模考核,不僅將反映在一線員工年終的“實惠”上,也是高管們爭取資源的重要砝碼。
接近年終的這一個月,“萬眾一心”爭奪資金的戰役已經吹響了號角,沖鋒在前的公司已經用保本基金的大旗攻占了先機,而貨幣基金則成為大中型公司最后的 “武器”,小型公司的最后一“彈”已經上膛。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方面的態度也有所松動,去年嚴控轄區基金公司“沖貨幣”的上海證監局在今年貨幣基金收益率走好的背景下已經放松限制。可以預見,一場年終惡戰即將開始。
保本基金搶先吸金
在今年股債表現均不濟的情況下,保本基金更容易搶占發行高地。
年末最后一個月也不乏進行最后沖刺的基金公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基金發行的頻率在加快,上周共有5只新基金發行,而本周有4只新基金發行。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收益類品種占據了目前在發新基金的半壁江山,而當前保本基金更是集中發行。
在上周國投瑞銀瑞源保本基金開始發行后,南方恒元保本第二期也進入過渡期開放申購,本周工銀瑞信保本基金也正式開始發行。
時逢年底排名“大考”,各家公司也寄希望于保本基金的吸金能力。從擔保額度來看,南方恒元、國投瑞銀瑞源最高募集規模不得超過50億元,而工銀瑞信保本則達到80億元。據基金業人士透露,工銀瑞信此次為該保本基金下達的銷售指標是70億元。
據了解,雖然目前新基金發行市場仍競爭激烈、銷售平淡,但3只保本基金卻頗為搶手。南方恒元開放首日便獲5億元申購,國投瑞銀人士也表示,瑞源保本銷售情況較為理想。而工銀瑞信保本首日銷售額也在7000萬元左右,高于同期發售的股票和債券型產品。
不出意外,3只保本基金均將在年前成立,為今年基金公司規模排名“添磚加瓦”。
貨幣基金總動員
貨幣基金是基金公司屢試不爽的年底沖規模“利器”。以往年的情況來看,有貨幣基金規模在年底突然膨脹100億元也不是什么新鮮事。
有知情人士透露,工銀瑞信基金公司計劃大力突進貨幣基金,“目標沖兩百個億。”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銀瑞信貨幣基金資產凈值為29億元。
百億規模對于一些基金公司而言是天方夜譚,對于銀行系基金公司而言卻并非難事。事實上,在2008年大熊市時,工銀瑞信貨幣在四季度規模就激增293億份。另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基金——建信貨幣去年四季度規模增長了73億份,居所有貨幣基金之首。
貨幣基金沒有申購贖回費用,風險也低,通常作為活期存款的代替工具。目前市場上共有49只貨幣基金,基本上大部分基金公司均有布局這一產品。但貨幣基金“二八現象”也極為明顯,1000億總量中,近一半集中在五六只產品上。
靠貨幣基金沖規模的不僅是銀行系基金。如今,各基金公司每到年末慣用的招式也已一一出現——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對貨幣基金、“現金寶”業務搖旗吶喊,加大營銷力度;貨幣基金也紛紛打開大額申購。
傳上海證監局“松口”
在今年股債雙殺的情況下,貨幣基金收益率一路走高,目前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達到4.67%,近一個月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也達到4.34%。隨著1月期以內超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停發,貨幣基金也迎來機遇。四季度以來,不少基金公司反應貨幣基金申購情況較好。
對此,監管方面也不再刻意“攔著”基金公司進行貨幣基金營銷。去年年末,上海證監局為了規范基金公司“沖貨幣”行為,對轄區內基金公司下發了文件,要求“嚴格規范年末貨幣市場基金的申購及轉換轉入業務的行為,嚴禁為突擊提升管理規模、比拼年末規模排名,損害貨幣基金原持有人的合法權益”。這一措施使得去年上海基金公司有所收斂。
但據基金業內人士透露,隨著今年貨幣市場收益率的提升,監管方面的態度也開始有所松動。上海證監局在近期一次會議上表示,如果今年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上升,基金公司則可以積極做好貨幣基金銷售工作;而如果收益率下滑,則要規范行為,保護好持有人的利益。
對監管層傳達的信息,滬上基金公司都心照不宣,可以預計,上海基金公司年底會有大動作。
排名大戰正酣
沖刺貨幣基金無疑要付出成本,有能力與機構議價的多是規模中上的基金公司。從歷年的情況來看,貨幣基金在年末突現爆發式膨脹的也多是排名靠前的公司。
從2008年以來的統計情況看,連年年末貨幣基金均規模大幅增長的基金公司主要有嘉實基金、工銀瑞信、銀華基金、建信基金等,還有一些公司,單年度貨幣基金規模突增也蔚為壯觀,如鵬華基金、大成基金、華寶興業基金等。
這也與前20名基金公司激烈的競爭有關。“(規模)第10名與第11名,那就差了一個檔次;第20名與第21名,又是大不相同,這意味著你是不是在行業的第一梯隊。”曾有基金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而年終排名的差異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薪酬福利,也影響到股東對高管的考核。
“我們今年年終考核排名已經把銀行系基金剔除在外了。”某前十大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不少前十大基金公司已經感受到來自工銀瑞信的威脅。截至目前,工銀瑞信資產管理規模526億元,排名行業第11位,如果按公司計劃,保本基金發行70億元,貨幣基金再增加200億元,則規模直逼廣發基金。
而在前十大基金公司之間,目前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第二的嘉實基金和第三的易方達基金只相差不到50億元的距離;其后的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差距更在10億元左右。八名以后的華安基金、銀華基金、富國基金規尤為緊貼,在后有工銀瑞信的追趕之下,稍不留神則可能跌出前十名。
新基金發行最后的沖刺還在進行著,不出意外,今年貨幣基金沖量“惡戰”將格外激烈。畢竟,超脫如興全基金的公司,并不在多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