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1-08-10 09:16:00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日前舉行的銀監會三季度形勢分析會上表示,約有三萬億元銀行信貸資金流向了日漸火爆的民間借貸市場,并稱已在全國各省展開排查。
“現在由于信貸需求旺盛,許多企業紛紛轉行從事高利貸業務,而放貸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是來自銀行給大型企業的貸款。(這些貸款)在浙江這些沿海地區都是低成本,(企業拿到)后放高利貸賺取巨額利息、利差,實際成為高利貸市場從銀行融資的平臺。一些國有擔保公司、財務公司也利用國有銀行的資金,偷偷地放高利貸。”劉明康強調。
對于信貸資金貸后管理,銀監會此前制訂了嚴格的監管措施。2009年7月和2010年2月,銀監會先后發布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流動資 金貸款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嚴格要求貸款實施實收實付制度,對單筆資金支付超過項目總投資5%且超過50萬元人民幣,或超過500萬元人民幣時,應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劉明康表示,部分銀行新增貸款受托支付的比重遠遠低于銀監會今年提出的80%的要求。而這就導致了信貸資金流入企業后無法監管。據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6月底的一篇文章顯示,目前,商業銀行按貸款新規走款的新增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在70-75%,各家銀行有所差異。
巨大的利差使得信貸資金流入民間借貸市場變得不可遏止。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在7月21日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6月份溫州民間借貸年綜合利率水平為24.4%,處于階段性高位。而目前,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為6.56%,即使利率上浮三成,企業將銀行信貸資金投向民間借貸市場仍有著巨大的獲利空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