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1 01:34:23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外資行已經成為中國票據市場新興起的力量,其背后也有存貸比達標等的“難言之隱”。
據了解,票據融資好處多多:開立承兌匯票繳納的保證金能增加銀行存款;通過票據貼現給企業融資也不占用信貸額度;且不納入“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規定的實際受托支付金額要達到應受托支付金額80%以上受托支付的范圍。再加上近期票據貼現利率高企,基準利率上浮40%至50%的高額利潤,都成了外資行熱衷票據業務的原因。
票據市場新興力量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貼現占貸款比重最高的是外資行,高達13.75%,緊隨其后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占比較外資行幾近腰斬,分別是6.17%和6.08%。
而央行發布的貨幣信貸數據顯示,自2009年中期央行宣布貨幣政策動態微調以來,全國票據市場貼現余額逐月下降,僅在2010年4、5月小幅反彈。貼現占貸款的比重也從9%降至2011年至今的2.5%上下,位于2008年實施從緊貨幣政策以來的低點。
以2011年1月為例,當月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和中資全國性中小銀行的貼現余額分別下降了688億元和406億元,而外資行和農村信用社卻分別增加了69億元和258億元。
對此,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一位負責人表示,大行持續收縮票據業務之際,外資行仍在逆市增持的行列,“毫不夸張地說,外資行已經成了中國票據市場新興起的力量。”
據了解,2010年6月底全國性的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全國推廣上線后,目前匯豐、花旗、星展、渣打、法國巴黎銀行、東亞等外資銀行已經陸續接入ECDS系統,開展電子化的商業匯票的承兌和貼現活動。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年初某外資行甚至向各地分行下達任務,明確要求各分行做票據融資業務,并列入分行行長的考核范圍。
存貸比壓境暗流涌動外資行為何對票據業務情有獨鐘?某外資行合規部人士“道破天機”,存貸比壓境是原因之一。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上述負責人表示,在現行監管框架下,票據融資可以放在表外,不占用銀行信用額度。
“而開立承兌匯票必須先在銀行開立公司賬戶,并存入30%至100%不等的保證金,也無形中給外資行增加了存款。”
上述合規處負責人表示,另一大好處是“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要求銀行80%以上的貸款必須受托支付,而票據融資不納入80%的監管范疇,留給銀行的可操作空間更大。
與此同時,相比普通的貸款業務,票據貼現業務的收益也不菲。
Wind數據顯示,昨天 (6月30日),票據貼現利率已經接近年內高位。長三角6個月票據直貼利率近兩個交易日一直穩定在0.8%(月息)的水平,逼近今年2月份0.85%的峰值。
轉貼現利率方面,6月29日6個月國股銀票轉貼利率月息為0.73%,同樣僅次于今年2月創下的年內最高值。“0.8%的月息折合年化利率為9.6%,相當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4%上浮了50%。一般商業貸款只上浮20%至30%。”一位銀行票據營業部人士稱。
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中國區總經理何舜華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訪問時表示,匯豐中國對票據業務的審查不僅要看企業是否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還要考慮對手風險,即開立票據業務銀行的風控情況,只要風險可控,操作正常、穩妥,銀行就樂意做票據業務,并非刻意“逆市擴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