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1 01:46:46
5月18日,中國視頻行業可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鳳凰新媒體在上市不到一周內對外宣布,啟動鳳凰視頻“鳳鳴計劃”即“視頻媒體”路線,打造中國最大的視頻資訊觀看、聚合、分發平臺。
在同一天,曾坐穩中國視頻網站第三寶座的酷6網卻上演了一場 “壯士斷臂”的悲劇。當日,酷6網宣布裁員20%,以降低成本,被裁的全部為銷售人員。同時,酷6網解散了廣告直銷團隊,將廣告銷售外包給第三方廣告公司。
這是盛大在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離開不足兩月內,再次對酷6網員工“動刀”。從高調收購到裁員,短短一年多時間,酷6網發生了什么事情?酷6網裁員的背后又折射出中國視頻行業的哪些傷痛?中國的視頻行業將走向何方?
裁員的背后酷6網由原搜狐總編輯李善友于2006年6月創建,一度成為全國排名前三的視頻分享網站。2009年11月通過換股模式,酷6網被盛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并實現曲線上市,后更名為酷6傳媒。
“從最初的幾百萬投資,到后來被盛大并購,酷6網一直飽受資金困擾。”一名接近李善友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優酷此前經歷5輪融資,獲得1.1億美元。土豆經歷4輪融資,融資額為8500萬美元。酷6網并入華友世紀前融資僅為約4500萬美元。雖然與競爭對手在資金上存在差距,但李善友的酷6網團隊依然認為,背靠盛大這棵大樹,酷6網至少不會在資金上發愁了。另一方面,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盛大對酷6網同樣抱有很強的商業野心,一度希望酷6網可成為網絡視頻領域的強者。
2009年12月,酷6網在上海宣布投資3億元用于正版化、新媒體視頻內容整合和增購優質帶寬等。而后,從簽下95%的國產版權,其中82%擁有網絡獨家版權到世界杯、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的點播轉播,酷6網的確拿出了真金白銀。
尋找酷6網以往發展的路徑不難發現,主站ku6.com主打視頻新聞;云中劇場so.juchang.com主推影視劇。李善友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更為熱衷談論酷6的hulu(一家美國的視頻網站)路線。他認為,酷6網的優勢是正版化較早,獨播熱門劇正是酷6網流量猛增的重要原因。
這種戰略的背后,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陳天橋與李善友在視頻發展上的分歧與摩擦的制衡。
“陳天橋希望李善友通過燒錢的方式把酷6網的市場份額燒上去。雖然酷6網的發展比收購前大有進步,但依然不盡如人意。”上述人士表示,僅用一年多時間,酷6網就“燒了”盛大3億多,而股價、廣告達不到競爭對手的同等水平,在視頻大戰中逐漸敗下陣來。
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網站排名上,優酷流量排名第10位,土豆排名第11位,酷6網排名第26位。以市值計,截至5月18日收盤,優酷約為50億美元,酷6網約為1.5億美元,相差30倍。
從營收看,過去三年,優酷網營收分別為3300萬元、1.53億元、3.87億元。從2007~2009年,酷6網的營收分別為6053萬元、5396萬元、3464萬元。2010財年,酷6傳媒持續性營收為1660萬美元,凈虧損達到5150萬美元。
流量、收入相差甚遠,而成本投入相近,盛大內部認為酷6網繼續“hulu模式”難以成功,急切需要轉型。“這也成為此次裁員風波的根本推動力。”業內人士表示。
視頻網站的生存困局酷6網裁員從另一個側面暴露出中國視頻網站的生存困局,該事件引發對中國視頻網站模式的思考。事實上,視頻行業目前已兵分三路,各自為政。
“優酷和土豆打著YouTube的旗號,腳踩hulu的船;奇藝、樂視和搜狐視頻致力于正版高清;激動網和第一視頻早早一頭扎進了視頻資訊不愿自撥;56網堅持扛著YouTube大旗努力往前沖。”資深IT人士袁茂峰這樣描述中國視頻大佬們的現狀。
國內的視頻網站基本為 “影視劇”、“媒體”和“分享”三大路線。業內一直希望通過用戶規模、廣告收入、財報業績來進行定量比較,這觸及了所有視頻網站不愿觸及的尷尬:全行業燒錢,未曾整體盈利。
袁茂峰認為,目前在市場競爭及資本市場的雙重擠壓下,出現了一個戲劇化結果:燒錢搶熱片、搶獨家,通過搶占熱門資源獲得流量和市場份額。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刺激版權價格大幅提升,讓視頻網站盈利變得艱難,更尷尬的是,隨著向hulu模式靠攏的視頻網站越來越多,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一邊是上游同質化且直線攀升的版權價格,一邊是下游習慣享受免費午餐的用戶,這成為視頻大佬們不得不直面的成長煩惱,如何在“影視劇”、“媒體”和“分享”三條路上尋找自己的方向?
在資深互聯網專家謝文看來,酷6網所崇尚的“左手買版權、右手賣廣告”的hulu商業模式存在爭議。內容成本、寬帶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國內視頻網站卻簡單給自己套上“hulu模式”的外殼,而hulu背后的股東是大的視頻節目制作商,版權不存在任何問題。而且美國社會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超過中國,在中國很多花大價錢買來的版權未必是獨家。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陳志華對記者表示,優酷、酷6網等垂直視頻網站并不太適合從事新聞資訊領域,相較而言,門戶網站更具備優勢,因為媒體的屬性需要一定積累。此外,用戶在獲取新聞資訊的同時,已從簡單的圖文、視頻轉變成圖文、視頻并茂的全媒體時代,單純的視頻內容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如果說hulu模式在中國不一定走得通,新聞資訊未必又具有優勢,那么Youtube模式是否可以成為最佳選擇?
樂視網首席運營官劉弘認為,中國不具備類似Youtube的發展環境,一方面因為DV原創氛圍不強;另一方面是因為原創視頻帶來的商業價值非常有限。“視頻網站的盈利之路在于對商業模式的探索,一方面是通過精良的內容,獲得更有價值的廣告資源;另一方面是通過培育付費點播用戶,發展視頻收費業務。”劉弘表示。
從上述的言論中,我們依然無法找到答案。無論走何種模式,以業績見實力的商業時代,視頻全行業盈利仍是個謎。
相關新聞門戶網站欲分視頻一杯羹 雖然視頻行業前途未明,但門戶網站表現出了異常的興趣。作為最早發力于視頻領域的搜狐視頻,最近動作頻頻。記者從搜狐內部獲悉,搜狐視頻已與中影集團在影片制作與發行上全面結盟。在雙方共同打造的“7電影計劃”中,由專業團隊制作、編寫劇本并高清拍攝,最后通過網絡與院線雙通道發行。為保證搜狐視頻線下的渠道發行,5月31日,搜狐旗下游戲公司暢游收購上海晶茂及其關聯公司,同時搜狐視頻與上海晶茂達成戰略合作,可以預見的是搜狐視頻已完成線下布局,未來將擁有200余家高端影院的廣告發布權。
同時,騰訊和網易兩大門戶網站均將“視頻”作為今年的重頭戲。此前,騰訊投資6900萬美元晉升華誼兄弟二股東,又與香港英皇娛樂集團建立戰略級合作伙伴關系。記者從網易內部了解到,6月份,網易將耗資億元發力視頻業務。據網易內部人士透露,網易未來的視頻方向主要著力于移動視頻領域。
隨著門戶級互聯網站相繼加入這個難以盈利的“燒錢游戲”中,預示著視頻行業下一輪的競爭將更加慘烈。
謝文認為,隨著視頻行業的發展,留給垂直視頻網站的市場空間將有限。中國視頻網站經歷6年多的紛爭,仍未形成一家獨大或幾家獨大的格局,視頻市場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明確的市場定位。
“視頻網站未來的內容競爭將成為發展的關鍵。”劉弘認為,沒有任何一家視頻網站能獨攬所有視頻資源,包括影視劇、新聞資訊等,打造獨特性、差異化的內容將成為未來視頻網站的發展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