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9 01:27:58
“中國金融業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5月18日,央行行長助理李東榮在中國金融高峰論壇上總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創新的歷史,并對未來金融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李東榮表示,我國金融業改革成果,與自身持續的金融創新密不可分,不僅包括金融技術、服務和金融產品的創新,也包括金融體制和宏觀管理方式的創新,還包括支付清算,征信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
在談及中國金融業的創新發展歷程,渣打銀行全球經濟分析師李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目前而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是推進金融業創新的一個核心問題。
堅持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在論壇上,李東榮稱,未來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宏觀調控監管體系,構建周期金融宏觀審慎制度管理框架,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預警體系、評估體系以及處置機制,并堅持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其實,對于央行而言,在創新金融調控工具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創新應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李東榮表示,央行在充分發揮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同時,有針對性地創設了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短期招標工具等豐富了央行的調控手段。
在產品創新方面,依托銀行間市場,監管層先后推出商業銀行證券、信貸資產證券化、債券遠期交易等產品,豐富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融資工具。對于金融產品創新發展,李東榮指出,要有序發展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推進期貨金融衍生品發展,促進創業股權投資健康發展,規范發展私募基金市場,推動金融產品適合中小企業特定的直接債務融資創新。
有步驟推進利率市場化在此次論壇上,李東榮也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利率市場化”。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經提出,在“十二五”規劃中,把利率市場化改革向前推進。
據李東榮介紹,在我國金融創新必須遵循的幾項基本原則里面,首先是金融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其次則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同時也要強化風險意識。
“在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央行顧忌的是,銀行在拉存款以及放貸款業務上會出現過度競爭,會導致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受損。”因此,李煒分析稱,正是有所顧忌,所以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比較緩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