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館彰顯當代中國民企精神
2010-09-17 01:47:16
編者按
激蕩三十年,一切大不同。
回首過去,中國民營經濟成就驕人: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著中國66%的GDP、71%的稅收以及近90%的社會就業。
放眼未來,中國民企之路漫漫其修遠:在全球金融危機深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轉型,在為世界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自身也必將迎來又一個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民營企業如何習慣波動、適應波動、受益于波動,又如何發現機遇、把握機遇?
2010年,復星集團聯合紅星美凱龍、阿里巴巴、大連萬達、民生銀行、蘇寧電器、美特斯邦威、易居中國、新光集團、歐普照明、泰豪科技、愛仕達、伽藍集團、華誼兄弟、萬豐奧特、皇明太陽能等十五家民企組成中國民企活力矩陣,以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為平臺,共同閃耀于世博大舞臺。這些企業以及他們的生長軌跡無疑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真實的樣本與寫照。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創業者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0年,注定是一個轉折之年、蛻變之年、揚帆出海之年。這一年,也許將成為中國民企未來發展的新坐標。
2010這個世博之年,中國民企如何利用世博契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捕捉戰機,尋求突破?“四萬億”之后,民間資本能否順利接棒,扛起投資的大旗?“新三十六條”究竟會帶給中國民企怎樣的發展機遇?在 “十二五”規劃中,民營企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前不久,來自中國十余家知名媒體的財經觀察家齊聚位于世博會浦西片區的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積極為中國民營經濟下一輪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民企的重大機遇
一部非公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7月26日,國務院發布《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細讀《通知》全文,它堪稱是一部民資新36條的實施細則。如果說五年前的“非公36條”是中央政府在試圖告訴民資“非禁即入”,兩個月前的“新36條”在告訴民資哪些領域可以進入的話,那么日前公布的《通知》則表現出中央政府極大的改革誠意。
筆者記得,2005年“非公經濟36條”出臺至2008年12月,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四個配套文件,中央各部委發布了38個配套文件,而各省市出臺的相關文件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一些包含著部門利益訴求的政策措施,并未破除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制度性障礙。在國內目前80多個行業中,外資進入者有62個,而民間資本進入者僅41個。正因如此,很多人擔心,此次也許同樣是“政令難出中南海”。
但此時非同彼時,理由如下:民企已經不小了,成為很多行業的領導力量;民企擁有日益成熟的商業模式;讓民營資本成為投資拉動中國的主力軍,不僅是一項長期戰略,更是全球經濟危機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挑戰背景下的現實需要。
《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葉檀表示:“我對民營企業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關注,包括復星這樣的公司。民企發展到現在為止已經30年了,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夾縫中長大的。今年以來對于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頻出,但大家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放棄畢全功于一役的幻想。我認為,當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民企所獲得的資源成本過高,另一方面,民企的產權、利益的合法所有權無法得到保障,對投資不能產生明確預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導致投資行為的短期化。民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最大的障礙就在于受益權與經營權的邊界不清楚。目前民資的出路較為狹窄,除了與央企結合之外,以股本金的方式進入鐵路等領域,卻未能得到大股東相應的管理權與收益權,因此在浙江等地的試驗中,民資最終還是退出了此類參股鐵路的項目。如果我們調動民資的力量是為了促進市場的長期完善,那么,解決民資進入實體經濟領域的受益權、管理權與產權保障就極為關鍵。”
《人民日報》華東分社采訪部主任呂網大則認為,民營企業面臨的首先是貸款難,導致資金接不上,其次就是各方如何看待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的觀念問題。這些都有待慢慢改善。當然,民營企業一定要不斷做大做強自身,靠實力、靠發展來說話。
橫亙在民營資本之前的玻璃門、彈簧門也許并非牢不可破,歷史的機遇正呈獻在中國民企面前。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有一扇窗,正在中國民營企業面前緩緩打開……
機遇面前,民企更需精心準備
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魯寧認為,機遇面前,民企更需精心準備。
魯寧提到,今年7月底,他到杭州參加了一個浙江民營經濟跟中石油之間的合作洽談會。中石油方面帶了199個項目、總投資達2000億元的項目到浙江去尋求與民營資本的合作。浙江的民企也是聞風而動,幾乎悉數現場。然而,這場洽談會的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當地一位知名的民營企業家說,我手上有100多億元人民幣的現金,非常愿意跟中石油合作。中石油表現得很大度,說這些項目無論是中石油控股還是民營企業控股,只要合作,什么樣的條件都可以談。然而,這家民營企業卻退縮了。
“我感覺中石油是帶著誠意來的,他是有準備的。”魯寧說,遺憾的是民營企業準備不充分,“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別人拿項目來了,我們先不管項目含金量多少,既然很多企業覺得進入石油這個行業是掙錢的,而且很多企業一拍胸脯說,上百億的資金,我拿得出來,不用融資就可以吃你的大項目,但你對石油行業做過系統、深入、針對性的研究嗎?你對中石油潛在的合作項目,做過研究嗎?”
魯寧認為,在研究項目風險等方面民營企業喊得多,但實實在在沉下心來,對自己投資哪個行業,該行業現狀怎么樣,政策環境怎么樣還不太清楚,“你對潛在合作對象有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我想中國很多民營企業都還處于一種混沌的狀態”。
魯寧提到,上海一家搞文化創投的企業想上市,也是邀請各方人士開了一個小范圍的研討會。“大家一聊,發現這家企業對上海近期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最新上海文化產業的幾個相關的綱領性文件和政策,居然都不知道,而這些文件上海本地的報紙《文匯報》、《解放日報》都是全文刊登過的。再深入了解一下,魯寧發現,這家企業居然對金融危機后國務院出臺的11個產業振興規劃中的文化產業振興綱要也沒有細致研究過,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
民營經濟要在“十二五”有一個大跨越,要力爭培育成群的“復星”、“阿里巴巴”,從歷史經驗教訓到最近兩年的扶持實踐看,光有政策扶持,光依賴于政府服務改善,以及降低市場門檻還遠遠不夠。更要選準發展新方向,還要研究透利用好現行的各項政策。就前者,應力求避開國內民企已過度競爭的傳統行業和產業,緊扣“十二五”規劃,把資源(金)集中于“新”字做足文章,只有“新產業”和“新行業”,才是民營經濟“后發”的廣闊空間,就后者,民營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對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滾雪球
1939年的冬天,9歲的巴菲特在院子里玩雪。他把少量的積雪鏟到一塊,揉成一個雪球,然后把它放在地上慢慢滾動,雪球越滾越大。從此,巴菲特再也沒有停下腳步,目光投向整個世界……
沃倫·巴菲特是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和投資大師,是甚至在死后還會影響后世50年的偉大人物。《滾雪球》是他生平唯一授權的官方傳記,我們能從中學到什么?
他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
真正的道理都是如此簡單,用一個比方,他說了一件事情的兩處關鍵。先要有推動力,接下來就是尋找路徑和方向以及對資源的吸附能力。所謂的滾雪球效應: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2010上海世博會上,中國民企聯合館就是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民企館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最初所有的想象。無可置疑,民企館這個大雪球的推動力就是來自于中國民企這個群體的合力,也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活力無限”。所謂“濕雪”,當然就是一家家雄心勃勃發展迅猛的民營企業。至于“長長的山坡”,正是從世博走向世界這個奇妙的過程。
民企館這個雪球滾得有多大?
2010年6月18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和浙江省長呂祖善到訪民企館,與館內參展的六位浙江企業家座談。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第一個發言,他先介紹了民企館自5月1日世博會開幕以來的運營情況:迄今,已有38萬人次參觀了民企館,接待VIP貴賓2000多批次。
值得一提的是,民企館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普遍關注,現在已經成為中外企業家交流的優質平臺。與美國館合作召開的中美商業關系戰略對話、與瑞典館合作召開的中瑞商業領袖圓桌會議對話、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與民企館簽署《關于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共同籌辦“瑞中(中瑞)產業合作發展理事會”合作諒解備忘錄》等,都吸引了全世界對中國民企群體的高度關注。
馬云說,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中國國企發展得相當不錯,中國民企更需大力發展。希望能夠在世博會這個舞臺上展現中國民營企業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更希望借此展現中國民營企業未來30年發展的愿景。
民企館是總結民營企業從無到有階段性的匯總,同時也是展望未來的載體。民企館雪球越滾越大的概念,正是具體體現在馬云所說的“優質平臺”。在諸多優秀民企合力打造之下,民企館已經成為中國民營經濟 “第一群體性品牌”和“第一影響力根據地”。由此,就促進形成了民企館在中國民營企業領域的政治高度、資源整合、項目孵化、理論體系和人才培養五大平臺。長長的山坡延伸而去的,正是這平臺堆積而成的峰巔之處。
所以,一些外媒才會如此評價:在世博會數百個展館中,民企館以其獨特的個性,讓人看到了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這棟建筑所傳遞出的訊息,顯示了中國公司的全球雄心、成熟和自信。
媒體眼中的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
核心提示
民企館從無到小迅速成型的全過程,堪稱2010上海世博會上的一個奇跡。民企館奇跡的背后,其實正是中國民企無限活力的奇跡呈現。關注民企館,就是關注中國民企高速發展的動力及秘密所在。
民企館到底為何與眾不同?民企館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民企館“四季輪回生生不息”的主題創意到底是什么意思?民企館的存在以及意義究竟是什么?中國民企在世博會這個舞臺上到底展示了一種什么精神?
理所當然,民企館在世博開幕前后都引來國內外眾多媒體關注,民企館也成為世博會上媒體采訪報道最多的場館之一。媒體即態度,報道即觀點,觀點即推力。在媒體眼中,民企館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中國民營企業群體第一高地”,也真正成為“創業者的精神家園”。
我們從世博會開幕以來隨機擇取了一組媒介評價觀點,這些觀點本身即構成了民企館強大的傳播力——
以“無限活力”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民營企業聯合館由16家民營企業聯合籌建,參展企業涵蓋了醫藥、鋼鐵、網絡、影視、電子商務、家居、游戲等多個行業和領域,集中體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活躍性及創造性,展示了民營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經歷,同時預示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將迸發出無限的活力。 ——新華社
過去,民營企業靠簡單的引進技術或技術模仿取得了高速發展。今天,優秀的民營企業正通過不懈地自主創新和全球并購,努力實現在國際舞臺上的“二次創業”。正是契合了這樣的時間節點和文化訴求,上海世博會成為展示優秀民營企業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優秀的民營企業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創造”的力量。 ——經濟日報
民企館通過高科技手段講述民企成長歷程中真實感人的故事,從企業名片巨人太極十六式,到四季輪回往復的生命頌歌,再到核心演出“活力矩陣”高潮秀,展現民企匯聚在一起所產生的“相乘效應”,讓參觀者充分感受中國民營企業群體的“激情、活力、創新、挑戰”,同時,也見證中國民營企業伴隨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成長歷程。——中新社
環顧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四周:東方是萬科館和遠大館,南邊是國字頭的中國航空館、信息通信館,通體鋼筋鐵骨的中國船舶館在正西,而繼續走下去就進入全球化公司的陣營——可口可樂、思科、震旦,蔚為壯觀。于是,這也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在世界舞臺上的“首秀”。 ——《中國企業家》
就目前規模而言,民企館16家參展企業中只有少數能躋身全球化公司行列。可一旦他們結合在一起組成中國民營企業陣營,這份影響力就不同了——這也可能是民企館發起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當初的遠見。——《錢江晚報》
世博會中民企館的設立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的舞臺,是世界人民認識中國民企的一個大好契機。 ——新浪
中國民企館以3億元成本建造,就是想向世界講述這樣一個有關中國民企的“太極”故事。這個故事要解答的,是有關中國民企的一個本質性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往哪里去? ——《浙商》
借助世博的平臺,中國民企更愿意向國外先進商業理念學習,而不只是展示。5月21日,中國民營企業家在世博會美國國家館展開“中美商業關系戰略對話”。三天后,中國民營企業的領軍者們又和來自瑞典的企業高層們會聚在一起。對話不僅是中美或中瑞兩國企業家的商業對話,而且是兩個商業文明體系之間的精神對話。
——《21世紀經濟報道》
民企聯合館亮相世博,最大的意義在于第一次將民營企業的概念搬到了“世界經濟奧運會”上,這個稱呼在歷屆世博會上都絕無僅有。因為國外沒有民營企業這樣的區分,也很少會出現16家企業聯合組團來參展。其更深層的意義則在于,展館展示的不僅僅是這16家企業,而是整個中國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聯合館建筑選擇以“細胞組合體”為創意元素,展現細胞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無限能量,希望讓大家看到的是中國整個民營企業成長歷史,并沒有去刻意為這16家企業進行產品展示。 ——《南方都市報》
作為一個充滿激情和活力,敢于創新,勇于接受挑戰的市場主體,中國民營企業為城市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經過30余年的高速發展,如今民營企業已占據我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從無到有,民營企業可供我們發掘的價值無限。以創意元素和“無限活力”為主題的民企聯合館,通過完美協調的曲面彼此有機結合,交相輝映,美輪美奐。從建筑材料、裝飾、燈光,到空中彌香,無不透露出民企高科技的奇思妙想。上海世博會是彰顯民企責任、檢閱民企力量、鍛造民企品牌、提升民企價值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參展的國內優秀民營企業定將通過民企聯合館,為參觀者奉獻一場視覺盛宴并帶來全新體驗。 ——CCTV
民營企業館的高潮秀是非常震撼的表演,它的名字叫做“活力矩陣”,點出的是民企館生機無限的主題。空中浮動的小球變化莫測,構成了很多不可思議的視覺效果,展現的是四季輪回的主題,給人非常震撼的印象。五個章節春夏秋冬春,四季的循環往復象征了我們民族的生生不息,也像民營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生命的態度,所以四季輪回又回到春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非常美好,就像世博會的主題一樣。民企館打的是大太極,天人合一是太極的理念,小球像細胞一樣,在舞蹈演員的揮動下變換各種圖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極,這是民企的價值觀。 ——鳳凰衛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