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GDP增11.9% 各方專家慎言“過熱”
2010-04-16 03:06:35
每經記者 朱小雯 徐奎松 實習記者 胡巖 發自北京
首季答卷·分類
在GDP連續四個季度回升之后,我國經濟運行重現兩位數增長狀態,不過,業界對于當前中國經濟是否存在過熱仍存爭議。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201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9%;居民消費品價格(CPI)同比上漲2.2%,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2%
GDP增速未達潛在水平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9%。
這是從去年二季度開始,GDP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回升。得益于經濟刺激政策和去年同期的低基數,11.9%的GDP增速顯示中國經濟重回高增長狀態,但也引起人們對經濟“過熱”的擔憂。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昨天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長較快與基數有著密切的關系。”
他還談及經濟增速、國內需求、出口恢復、城鄉居民收入、產能利用率,指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回升的好勢頭進一步發展,開局良好,“仍處在一個正常的區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我國經濟處于快速復蘇和上升的通道,雖然同比上升速度很快,但GDP增長絕對值仍然沒有達到潛在水平,“經濟沒有過熱。”
李曉超也以2008年一季度為基期,算出兩年GDP平均增長9%,低于2000年到2009年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則兩年平均增長12.1%,低于2000年到2009年平均增速2.2個百分點。從一季度數據可以發現,重工業增加值增速遠超過輕工業和服務業,而重工業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這說明增長仍然主要由刺激政策驅動,核心驅動力仍然不是正常的市場。”劉元春說,目前還是重工業偏向型增長,刺激政策痕跡仍然明顯。
他還認為目前尚未出現經濟過熱的典型標志,如瓶頸產業的出現,如煤電油運等行業雖然供需增長都很大,但都還未達到其正常的產能水平。
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則認為,從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情況來看,經濟增長出現偏快的概率要明顯大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宏觀調控應提前為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偏熱做好準備。
“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可能成為年內高點。”唐建偉說,“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已成定局。”
資本形成貢獻率大降
今年一季度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較去年大大下降,同時進出口的負拉動作用在縮小。
李曉超在發布會上表示,初步測算,一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2%,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9%,拉動GDP增長6.9個百分點。進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9.9%,拉動GDP-1.2%。
其中變化最大的是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雖然在“三駕馬車”中貢獻率仍未最高,但較之2009年大幅下降。2009年全年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達94.6%。
消費貢獻相對較為穩定,今年一季度貢獻率為52%,去年全年貢獻率是53.1%,貢獻率大體相當。
唐建偉預計,投資增速可能會在刺激政策作用逐步消退、政府投資項目減少等因素影響下有所下降,但出口應該能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帶動下恢復到正常增長狀態,同時國內消費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劉元春認為,在高儲蓄率背景下,近5年內資本形成貢獻率一般不會低于50%,這是一個對經濟增長相對均衡的貢獻率,如再下降則有走向蕭條的可能。
二季度末有加息可能
對于年內經濟運行走勢,李曉超表示去年的經濟增長是前低后高,“也就是說,今年的經濟面臨著去年下半年較高基數的影響。”
唐建偉表示,今年全年GDP增速將達到10.8%左右。二、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將有所回落,除了較高基數,還與政策效應的減弱有關。劉元春則預計二季度仍是相對較高狀態,三、四季度由于增長動力轉變、高基數和政策調整因素而回落,全年增速在9.5%左右。
唐建偉認為,未來宏觀調控應更多把注意力和政策著力點放到防止經濟偏熱的方向上來。
在貨幣政策方面,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包括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這些數量型工具仍將擔當主要角色,“年內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還有小幅上調可能。”唐建偉說。
劉元春表示,4、5月份加息可能性不大,但二季度末或是正常轉折點,因為CPI可能在6月份走高。
唐建偉也認為,第二季度存在加息的可能性,年內利率可能上調1~2次、27~54個基點。
CPI同比上漲2.2%PPI增幅擴大
每經記者 朱小雯 發自北京
在去年底CPI大幅回升至正增長后,2010年一季度CPI繼續穩步回升,同比上漲2.2%。3月份單月CPI增長2.4%,與上月相比,同比增幅略降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則下降了0.7%。
工業品出廠價格繼續大幅攀升勢頭,一季度PPI同比上漲5.2%,3月份單月大幅上漲5.9%,比2月擴大0.5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
整個一季度,食品價格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拉動是最大的。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食品類價格上漲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6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上漲2.2個百分點中,有74.5%的因素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所拉動。”
相比之下,PPI仍大幅攀升,尤其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9%,3月份漲11.5%。除此以外,李曉超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振蕩走高加大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對價格上漲的壓力。
李曉超坦言實現今年CPI漲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有一定困難和壓力。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劉元春分析說,CPI和PPI仍面臨很大的上揚壓力。由于低基數影響,以及M1、M2傳遞到CPI大概滯后兩個月,成本消化也未到高點,今年7月可能形成年內高點,并可能超過4%漲幅。
發改委預計二季度CPI將繼續保持溫和上漲態勢,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食品價格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工業消費品價格將穩中下降;水電油氣等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務價格調整對CPI影響不大。綜合分析,二季度新漲價因素將有所減弱,但由于翹尾影響的增加,CPI累計漲幅會略高于一季度,初步預計上半年累計漲幅2.5%左右。
稅收增長 住宅和汽車貢獻最大
每經記者 徐奎松 發自北京
昨天(15日),財政部發布了一季度財政收支報告。報告稱,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19627.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其中,稅收收入17702.55億元,同比增長35.9%;非稅收入1924.52億元,同比增長18.9%。
財政部分析認為,經濟整體繼續回升向好帶動了稅收增長,其中,最明顯的是住房與汽車兩大產業,分別是57.7%和72%。
國家信心中心預測部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解讀,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背后成因,反映出中國在消費、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等領域的回暖真實地支撐財政收入,總體是宏觀經濟向好的表現。
從財政收支、國民收入和GDP三個增長指標對比看,她認為,我國目前的財政收支處于比較穩健狀態,我國未來減稅的空間還是很大。
工業生產快速回升未來固投將減速
每經記者 朱小雯 實習記者 胡巖發自北京
統計局昨天公布,一季度工業生產快速回升,企業效益大幅提高,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個百分點。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認為,一季度數據表明,工業走勢正趨于好轉,整個工業產能過剩仍令人憂慮。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政府相關投資的增速回落,經濟增長勢頭將從第二季度開始放緩。“推動近幾個月來工業生產上行的主要行業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有色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其生產可能繼續強勁。”
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速加快。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對此認為,由于今年中央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一季度數據比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顯示調控政策初步取得效果,投資增長開始向調控目標發展,但由于經濟企穩回升后,民間投資增速開始重抬升勢。
唐建偉認為,在2010年既有刺激消費的短期政策有利因素,也存在消費環境持續改善的長期趨勢,加上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居民收入增長預期及未來居民消費信心將呈現提高態勢,各類消費活動將進一步活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