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大豆保衛戰引出激辯:能否押寶“轉基因”

2009-05-20 02:24:58

在一些專家高呼“誰來拯救國產大豆”的同時,另一些專家則提出,發展轉基因大豆才是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必由之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非轉基因”支持者:

□國產大豆蛋白含量更高□轉基因大豆安全性存疑□建議我國發展高蛋白食用大豆

“轉基因”支持者:

□轉基因大豆產量高□轉基因大豆經濟效益高□國產大豆產量提升慢□我國已具備發展轉基因大豆條件

        最近,黑龍江大豆加工產業受進口轉基因大豆劇烈沖擊,國產豆油、豆粕市場幾乎“全軍覆沒”,轉基因產品占據大豆加工產業的大半江山。

        在一些專家高呼“誰來拯救國產大豆”的同時,另一些專家則提出,發展轉基因大豆才是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必由之路。

        轉基因大豆真的能振興中國大豆產業?如果發展轉基因大豆,那么傳統的大豆種植戶將何去何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調查。

困境·豆農

豆農難享政策實惠

        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包圍”中,國產大豆處于何種境地?

        5月18日,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會長、齊齊哈爾市大豆協會會長陳彥貴給記者羅列了一系列數據,對比了當地一戶具有代表性的農民在2007年和2008年種植大豆的成本和收入情況。從數據中,記者發現,和2007年每畝純收入349元相比,該農戶2008年每畝虧損了11元。

        土地承包費用提高了,種子貴了,化肥漲了,而大豆單價不漲反跌,再加上單畝產量減少,多重因素影響下,豆農自然難以賺錢。

        陳彥貴表示,目前國產大豆面臨質量、產量雙雙下滑的困境。究其原因,他分析說:“首先,土地板結嚴重,分田到戶后,大部分農民的土地沒有深松、深翻過;其次,大豆種子老化、混雜,年年混種混收,優良種子繁育和推廣工作根本無人問津。”

        提到今年國家的國產大豆收儲政策,陳彥貴表示,大多數豆農并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因為國儲收購要求純糧率必須達到91%以上,對水分、雜質都有明確標準,許多農民種的大豆達不到要求,又沒有去雜的電動篩,一旦檢驗不合格,再拉回來,費工費力還賠錢,誰還往國儲庫送?所以,很多農民就近賣給經銷商,每斤在1.7元左右。經銷商把收來的大豆加工處理后再賣給國儲庫,可拿到每斤1.89元的“高價”。

困境·市場

進口大豆長驅直入

        5月11日,海關總署發布預警,今年一季度我國大豆累計進口量超過1千萬噸,同比增長30.4%,其中黑龍江省同比增幅高達到84.5倍。4月份,我國大豆進口371萬噸,同比增長55.2%。目前,轉基因大豆豆油占黑龍江市場份額的80%,而豆粕市場90%左右的產品是轉基因豆粕。

        大豆進口數量大增,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國儲大豆收購價高于市場價格和進口價格,使大量油廠轉向使用成本更低廉的進口大豆。據農業部19日發布的大豆市場監測信息顯示,4月,墨西哥灣大豆離岸價400美元/噸,折合人民幣2735元/噸,比山東地區國產大豆采購價低765元/噸。

        對此,農業部信息中心大豆油料分析師孟麗表示:“目前我國大豆消費缺口較大,大量進口是必然的。”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唐忠教授指出,如果進口大豆都用種植國產大豆來替代,需要增加1億多畝的播種面積,我國的土地面積在糧食和大豆之間存在競爭,并沒有那么多的土地面積留給大豆。

        在國產大豆不進反退的困難時刻,進口轉基因大豆乘機長驅直入,迅速搶占大豆加工市場的大半江山。

困境·政策

抓緊研究轉基因生物技術

        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中央提出今明兩年將總共投入628億元推動11個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其中包括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的培育。

        昨日,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的培育包括轉基因大豆的研究項目,目前國家的態度是密切關注,抓緊研究。”因為大豆不同于棉花,這是關系全國人民食物來源是否安全的問題,所以國家在這方面是非常謹慎的。

        對于是否可能會進行轉基因大豆的商業化推廣,該專家說:“不太可能。因為目前沒有政策支持,商業化推廣是需要從中央到地方一致的政策支持的。”

        雖然轉基因產品的商業化政策尚不明朗,但國家如此大力支持轉基因項目的研發,不難看出,對轉基因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央層面持肯定和扶持態度。

要不要發展轉基因大豆

  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究竟是該將非轉基因大豆這枚傳統的  “種子”打磨得更加光鮮亮麗,還是該適時拋出轉基因這枚時髦而具爭議的“種子”來力挽狂瀾?業內人士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非轉基因”支持者:國產大豆的蛋白含量更高

        陳彥貴是國產大豆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雖然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為21%,國產大豆的出油率只有17%,但國產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高于進口大豆3個百分點,食用大豆還得吃咱自己產的。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每年都會從黑龍江進口高蛋白大豆。”

        陳彥貴認為:“這說明只要大豆質量上去了,咱也能出口、也能創匯、也能賺錢。所以我建議政府發展高蛋白食用大豆,扶持和引導農民種植高蛋白大豆。”

        打“高蛋白”牌,把目前賤賣成白菜的“金子”擦亮了包裝出口,賣出“金子”應有的價錢,是黑土地上很多人的希望。“中國有高蛋白大豆的牌子,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放著不發展,為什么要和國外去比‘轉基因’?鄧亞萍乒乓球打得好,但她能和姚明比籃球嗎?”陳彥貴反問。

        此外,“轉基因”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陳彥貴說:“目前未出現問題,不代表永遠安全,雖然沒人能說它到底哪兒不好,但也沒人能說它好在哪兒。”

        陳彥貴建議,增加補貼的大型農機數量,并按土地面積進行分配;加大科研投入,研發優質高蛋白大豆種子;政府支持鼓勵引導廠家,生產大豆專用化肥,直接供應給農民;國家收儲時按土地面積分配指標;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大豆價值。

“轉基因”支持者:轉基因可大幅度提高產量

        “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了我們的態度。”18日,中國農科院一位研究轉基因大豆的權威專家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這位專家提供的研究資料里,記者看到,以阿根廷為例,從轉基因大豆開始推廣的1996年到完全普及的2005年,十年間該國大豆單產增長了37.6%,轉基因大豆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高達197億美元。

        這位專家認為,發展轉基因大豆,不僅是世界大豆生產發展的主流趨勢,還是應對進口沖擊的有效手段。據測算,到2010年,全國大豆需求量將達到5200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6000萬噸。按我國現有生產能力估算,2010年的缺口為3500萬噸,2020年將超過4000萬噸。未來,大豆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由于我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空間十分有限,要滿足我國的大豆需求,只能依靠大豆單產的大幅度提高。依靠傳統技術,提高單產的進度將非常緩慢,而大豆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豆綜合生產能力,優勢明顯。

        這位專家認為,我國已經具備發展轉基因大豆的良好條件。如果轉基因大豆在我國推廣,每公頃種子成本會比常規品種高百元左右,但可以降低除草成本近千元,還可大大減輕除草劑藥害,建立良性循環的耕作栽培體系。總之,通過定點劃區生產、規范管理,我國傳統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和出口市場完全可以得到保護。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